[拼音]:Zhongguo Kexueyuan Tushuguan Tushu Fenleifa
[外文]:Classification for Librar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我国科学院图书馆编制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简称《科图法》。1954年开始编写,1957年4月完成自然科学部分初稿,1958年3月完成社会科学部分初稿,1958年1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1959年10月出版索引。1970年10月开始修订,1974年2月出版第2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和附表部分;1979年11月出版第 2版的 、 思想,哲学和社会科学部分;1982年12月出版第2版的索引。
体系结构《科图法》设有 、 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科科学,综合性图书等5大部类,共25大类。其部类、大类及其标记符号如下:
00 思想
10 哲学
20 社会科学
21 历史、历史学
27 经济、经济学
31 政治、社会生活
34 法律、法学
36 军事、军事学
37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41 语言、文字学
42 文学
48 艺术
49 无神论、宗教学
50 自然科学
51 数学
52 力学
53 物理学
54 化学
55 天文学
56 地质、地理科学
58 生物科学
61 医药、卫生
65 农业科学
71 技术科学
90 综合性图书
结构《科图法》包括主表和附表两部分。主表设有大纲、简表和详表。附表又分为通用附表和专类附表两种。第1版共设有8个通用附表:总类复分表、我国时代排列表、我国地域区分表、我国各民族排列表、国际时代表、世界地域区分表、苏联地域区分表、机关出版品排列表。第2版删去了使用较少的后两种附表。第1版和第2版均编有索引。
标记符号《科图法》采用阿拉伯数字为类目的标记符号,号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顺序数字,即用00~99标记 5 大部类25 大类及主要类目;第二部分为“小数制”,即在00~99两位数字后加一小数点“·”,小数点后基本上按小数体系编号,以容纳细分的类目。类号排列时,先排顺序数字,后排小数点后的层累数字,例如:11.1,11.11,11.12,11.13,…,11.2,11.21,11.22,11.23,…,11.29,11.3,…,12,13,…。
特点(1)自然科学类目比较详细。
(2)采用交替、参见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相关类别的图书在目录和藏书组织中既可集中又能分散的问题。
(3)标记符号单纯、简洁,易于排检。
(4)编有相关索引。
应用《科图法》主要被我国科学院系统图书馆、国内其他一些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图书馆采用,1979年使用单位达1000多个。其分类号被印在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编制的统一编目卡片上(见集中编目)。1986年该分类法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情报成果奖和我国科学院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子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我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子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0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