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ongguo guliangqi
[外文]:Ancient Chinese Capacity Measures
我国古代各种测容积的量器。它的起源很早,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许多陶罐、陶钵之类的容器。由于当时还没有文字,无法确证这些器物的具体使用范围。但根据原始人群分配方法,可以设想当时有某些器物是用作统一分配的专用器具,这些容器应该是量器的前身。
流传至今最早刻有铭文的量器是1857年山东胶县出土的子禾子铜釜、陈纯铜釜和左关铜,据铭文,知是齐国设置在关卡上的标准量器。目前已搜集到的战国量器及容器上刻有容量的器具共60余件,参照文献可以归纳出以下各国的容量单位名称和单位量值:齐国以豆、、区、釜、钟为单位,每釜约合 20580毫升;燕国以觳为单位,每觳约合1766毫升;赵国、韩国以斗为单位,每斗约合1700和1750毫升;魏国以斛、斗、益为单位,每益约合225毫升;东周以斛和斗为单位,每斗约合1950毫升;秦国以升、斗、斛为单位,每升约合 202毫升。可见战国时期各国不但容量的单位量值不统一,单位名称也很不一致。
商鞅在秦国变法,提出“平斗桶权衡丈尺”。统一了秦国度量衡,并在单位制的确立、度量衡科学技术的研究及器具的制造等方面均有很大贡献,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打下了基础。目前已搜集到刻有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书的量器有20余件,经实测折合单位量值,每升均在 200毫升左右。
《汉书·律历志》记载,汉代大司农是掌管各郡国钱谷金帛的官吏,故官方使用的度量衡器往往由大司农颁发,今所见到的有大司农铜斛、铜斗、铜合等。籥、合、升、斗、斛五量之制大约建于秦,新莽时刘歆加以整理,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并监制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量器单位量值,每升亦在 200毫升左右。东汉后期单位量值开始混乱,有的器物误差已超出官方规定的允许范围。
汉以后直至明朝,留存下来的量器极为罕见,只能参照文献记录作些概略的推算。魏晋时期容量单位量值似乎变化不大,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南人适北,视升为斗”的现象,说明北朝量值激增。据《隋书·律历志》所记:“梁陈依古,齐以古一斗五升为一斗。” 《左传·定公八年》孔颖达疏:“魏、齐斗称,于古二为一,周、隋斗称,古三为一。”这些都说明当时量值的混乱。度量衡经过南北朝的动乱变迁,到隋朝得到统一。此后,唐宋延用。由于无实物可考,只能暂定为每升600毫升。《元史》中有“世祖取江南,命输米者止用宋斗斛,以宋一石当今元七斗。”可知元代实际容量比宋有所增长。明朝仅存有一件成化兵子铜斗,实测容9600毫升。朱载堉《律学新说》中记有一件成化十五年铁斗,据书中所记尺寸,计算容积为10023.5立方厘米,与成化兵子铜斗接近。
《清会典》载:“户部量铸铁为式,形方,升积三十一寸六百分,面底方四寸,深一寸九分七厘五毫。”今得实测户部铁方升,可知清朝官定的标准量器计算容积为1035立方厘米。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诗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我国古量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诗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0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