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ongsu weiwuzhuyi
[外文]:vulgar materialism
19世纪流行于德国的一种资产阶级哲学。它在宣传自然科学成就和反对宗教神学的同时,把18世纪的唯物主义庸俗化。恩格斯称它为庸俗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的理论先驱是18世纪末法国唯物主义者P.J.G.卡巴尼斯(1757~1808)。它的主要代表是瑞士的哲学家、博物学家K.福格特(1817~1895),德国的哲学家、医生L.毕希纳(1824~1899),荷兰哲学家、生理学家J.摩莱肖特(1822~1893)。他们的主要哲学著作有:福格特的《人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公开演讲集》(1865)、毕希纳的《力和物质》(1855)、摩莱肖特的《生命的循环》(1852)。
庸俗唯物主义承认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尖锐抨击唯心主义的思辨哲学。他们努力将当时自然科学的较新成就如物质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定律、达尔文主义及生理学的成就通俗化,并从中作出批判宗教的无神论的结论。他们对宗教的批判在19世纪50~60年代的德国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他们不了解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仅仅把它归结为人类幻想的产物。
他们把唯物主义庸俗化,主要表现为:
(1)把意识直接归结为物质。福格特认为,人的精神活动能力,只不过是脑物质的分泌物,思想对大脑的关系,差不多用胆汁对肝脏或尿对肾脏的关系一样。摩莱肖特则认为,思想就是脑髓质的位移。
(2)在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解释上表现了强烈的机械论倾向。他们把物质理解为物体、分寸、原子,认为力是物质的最主要属性,力学规律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不论宏观存在还是微观存在,在其产生、生存和灭亡的各个环节上都只服从力学规律。尽管他们对物质、力和力学规律的解释非常混乱,但其主要内容是机械性的。
(3)在对社会问题的论述上表现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倾向。他们不懂得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真正关系,直接从食物优劣和自然条件的不同说明人种的优劣,毕希纳甚至企图用遗传性解释阶级之间的区别。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菀青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庸俗唯物主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菀青;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0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