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anfangyan
[外文]:Kan dialects
又称赣语,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个方言。赣方言并非“江西话”,江西省境内除赣方言外,还有客家方言、吴方言和江淮官话,江西的邻省也有赣方言。由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有不少共同特点,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可以把二者合并为一个大方言区,称为客赣方言。
通行地域赣方言通行于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和皖西南一些县市通行的方言,其特点近似赣方言,有的学者认为也可以划入赣方言。
江西省内通行赣方言的有 60 多个县市。包括南昌、景德镇(城区)、萍乡和宜春、抚州、井冈山三地区的各县市:南昌、新建、安义、靖安、奉新、高安、宜丰、铜鼓(也有人认为通行客家方言)、上高、万载、清江、丰城、 进贤、东乡、临川、金溪、资溪、南城、 黎川、崇仁、 宜黄、乐安、南丰、新干、峡江、永丰、 吉水、吉安、 泰和、永新、莲花、安福、宁冈、遂川、 万安,上饶、 九江两地区的大多数县市:波阳、余干、 万年、鹰潭、 贵溪、余江、弋阳、横峰、铅山、乐平、 永修、德安、 星子、都昌、湖口、彭泽、武宁、修水,赣州地区的广昌、石城、宁都、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等县也有使用赣方言的乡镇。此外,通行赣方言的还有湖南省东界的13个县:临湘、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酃县、桂东、汝城、常宁、耒阳、资兴、安仁,有人认为岳阳、永兴也属赣方言区;福建省西北部的 4个县市:邵武、光泽、建宁、泰宁;湖北省东南部与江西省连界的 8个县:通城、蒲圻、崇阳、通山、阳新、咸宁、嘉鱼、大冶;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地区的望江、东至、宿松、怀宁、太湖、潜山、岳西、桐城等县的方言,据初步了解,也和赣方言相近,目前归属未定,可能也将划归赣方言。使用人口约3000万。
主要语言特征赣方言和南方诸方言相比,不论在语音或词汇方面都和普通话的差别较小。
语音方面多数地区的语音特点有以下 8点:
(1)古全浊声母字不论平仄,今读多数为相应的送气清音声母。例如(标音下加双横线为文读音,单横线为白读音):图①②古晓、匣合口字和非组字今读都是 f 声母。例如:图②,③古见系三四等字多数声母腭化为慯 、慯 、嶃,有的与精组字混同。例如:图③,④古泥、来母字(n、l)今读逢细音都能区别,逢洪音多数地方相混。例如:图④,⑤撮口韵不多,管的字也较少,多数来自古合口三等韵,少数来自非合口三等韵。例如:图⑤, ⑥古流摄字多数读为εи、iεи等复合韵母。例如:图⑥,⑦高元音、前元音之后往往前后鼻韵尾不分,后鼻音混为前鼻音。古臻、曾、梗各摄字合为in、媅n。例如:图⑦,⑧声调多数为6或7类,去声多数分阴阳,入声有的分阴阳,有的不分阴阳。例如:图⑧
词汇语法方面(1)赣方言内部比较一致,和别的方言不同之处比较少,但也有特点,例如:公公(祖父)、婆婆(祖母 )、姑爷(姑夫)、姑娘(姑妈)、 日上(白天)、柱头(柱子)、拐子( 瘸子 )、拘礼(客气)、来记(忘记)、(缝衣)、旋磨风(旋风)、结壳(结疤)、甏(缸)、 闪(傻)、跍(蹲)、缗(铜钱)、薸(浮萍)、(菜畦)、仼(看守)。
(2)有些常用词赣方言各地有不同说法,以南昌、高安、临川三个距离不远的点为例:③在外省边远地区和中心地带之间词汇的差别更大,以南昌、平江、邵武为例:④在赣方言内部比较一致的语词里,有些词和南方诸方言不同而和普通话相同,例如:眼睛、舌头、坟、洗澡、啃、舔、鸡蛋、老鸦等;有些词和几种南方方言相同而和普通话相异 ,例如:旧年(去年)、落雨(下雨)、颈(脖)、徛(站)、屙(拉)、寻(找)、走(逃走)、讲古(讲故事)、鸡(阉鸡)、莫(别)、我个(我的)、放到(放着)等;有些词和客家方言共有,例如:月光(月亮)、屋(房子)、当昼(中午)、衫袖(袖子)、鼻公(鼻子)、话事 (说话)、 转去(回去)、屋下(家)、爷(父亲)、老弟(弟弟)、跌(遗失)、几多(多少)、几久(多久)等;有些词和湘方言一样,例如:崽( 儿子)、 女(女儿)、郎(女婿)、脑壳(脑袋)、灰面(面粉)、洋泥(水泥)、小酒(醋)、划子(小船儿)、狗公(公狗)、狗婆(雌狗)、天干(天旱)、心子(馅儿)、妹子(妹妹)、毛(没有)等;有些词和吴方言相同,例如:霍闪(打闪电)、姆妈(母亲)、手节头(手指头)、蛮好(很好)、团近(附近)等。赣方言和南方诸方言词汇的交叉与它的语言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赣方言通行地域较小,四周受到湘、吴、客家、闽诸方言的包围,赣江流域和鄱阳湖周围无天堑阻隔,历史上和邻近地区的交往也较多,因此词汇受到各方言的渗透。
在江西省境外的赣方言中,受当地方言词汇的影响更多。湖南省境内的赣方言有许多和湘方言共有的语词。例如湘东北的平江话:炸雷(打雷)、罩子(雾)、阶基(台阶)、现饭(剩饭)、凹谷(秕谷)、料(棺材)、里手(内行)、把(给:“把他一本书”)、梆硬(硬梆梆)、飞薄(很薄)、拍满(很满)、喷腥(腥味重)等就和长沙话相同。福建境内的赣方言区,历史上曾是闽方言通行的地域,词汇上也有许多闽方言的成分,例如邵武话的(路)、骹(脚)、厝(房子)、樵(柴)、晬(岁)、笐(晒衣竹竿)、鼎(铁锅)、筅(帚子)、箸隻(筷子)、蠓儿(蚊子)、树箬(树叶)、粟(稻谷)、囝子(小孩儿)、亲情(亲戚)、目珠(眼睛)、鸡角(公鸡)、结疕(结疤)、颂(穿)、遮被(盖被子)等都是闽方言里常见的。
赣方言内部差异不小,但一些很有特色的差异或缺乏明显的区域性,或分布的界线很不一样,加上赣方言的调查还不够深入,各地材料对不齐,因此,赣方言的分区至今还不明确 。 有人将江西省境内的赣方言分为(南)昌靖(安)片、宜(春)萍(乡)片、吉(安)莲(花)片、抚(州)广(昌)片和鹰(潭)弋(阳)片。从以下若干重要语音特点的分布情况可看出大概情形。
(1)鄱阳湖西北岸的湖口、都昌有全浊声母,其来源和吴方言、湘方言不同,它相当于别处赣方言的送气声母,包括古全浊声母和古次清声母以及古来母。例如:
(2)在南昌以西的新建、奉新、高安、靖安、宜丰、修水、临川及其附近的余干、贵溪、南城、南丰、吉安及其附近的永新、峡江、新干和福建省的四个县,把一些古知彻澄、章昌船、庄初崇声母字读为t、t‘ 声母,但字的范围很不一致,大致知组字多,庄组字少。例如:图②。
(3)比上述范围略小,在高安、奉新和闽赣边界的南城、黎川、南丰、光泽、邵武、泰宁、建宁,古清从母字读t‘声母,透定母字读h声母,字的范围也大不一样。例如:
(4)和上述范围相仿,在高安、奉新、靖安、临川、南丰、黎川、石城、宁都和福建省的建宁,各有m、n、嬜、р、t、k(或夿)6种韵尾(南丰还有l韵尾)。例如:图④。
(5)江西省境内的赣方言中,多数都有塞音韵尾和入声调,只有鄱阳湖周围的波阳、湖口、乐平及井冈山地区的萍乡、永新、峡江没有塞音韵尾,除波阳外各县也没有入声调类。在江西省境外,湖南省的赣方言多数县没有塞音韵尾,少数县没有入声调类;福建省的赣方言中,邵武、泰宁没有塞音韵尾,泰宁也没有入声调类。例如:
(6)在南昌、高安,古影母开口字逢今洪音与疑母相混读为嬜声母。 这一特点在江西省的赣方言并不普遍存在,在湘东的赣方言则是普遍现象。例如:这一现象在多数湘方言也有同样的反映,可以说,它是赣方言和湘方言共有的特点。
(7)临川、黎川两处有一个重要特点:古来母字逢今细音读为 t声母。例如:临川:黎嶆ti、辽嶆tiau、流 嶆tiu、廉嶆tiam、林嶆tim、连嶆tiεn、炼tyεn嶇、领嶉tin、轮 tyn、 亮tio嬜、粒tiр嶇、列tiεt嶇、六tiu妱嶇 ,黎川:黎嶆ti、廉嶆tiam、两嶉t i婖嬜、力ti妱嶇。在其他赣方言点,也有少数类似情况,例如乐平:礼嶉ti、林嶆tin,新余:力tie妱嶇、略tio妱嶇。据了解,在闽西的长汀、连城、武平、上杭一带的客家方言中,部分来母开口三四等字在口语里也有读为 t声母的,看来,这可能是赣方言和客家方言共有的特点之一。
附:赣方言代表点南昌话的声韵调声母19个p、p‘、m、f、t、 t‘、l、堭、堭‘ 、s、慯 、慯 、怱、嶃、k、k‘ 、嬜、h、═。
韵母65个声调6个阴平 42、阳平 24、上声 213、阴去 35、阳去 11、入声 5。
参考书目
罗常培:《临川音系》,科学出版社,北京,1958。
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第 2版,文字改革出版社,北京,1983。
熊正辉:《南昌方言词汇》,载《方言》,1982~1983。
颜森:《高安(老屋周家)方言的语音系统》、《高安(老屋周家)方言词汇》,载《方言》1981~1982。
杨时逢:《江西方言的内部纷歧现象》,《清华学报》新14卷,第一、二期合刊语言学专号,台北,1982。
杨时逢:《南昌音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39本,台北,1969。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天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赣方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天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0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