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axia meishu
[外文]:Bactrian art
大夏即巴克特里亚,其疆域包括今阿富汗北部、苏联塔吉克的中部、南部、东部和乌兹别克的一部分,曾经是一个文明古国。巴克特里亚人早在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就定居在阿姆河上游。公元前6世纪后期,巴克特里亚被波斯帝国划为行省。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时入侵巴克特里亚。公元前250年,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托斯宣布独立,建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疆域最广时,北面包括粟特,向南扩展至喀布尔、旁遮普与印度河下游地区。公元前140~前135年间,巴克特里亚被西迁的大月氏人占领,其后曾归于贵霜帝国和萨珊王朝治下。公元5~6世纪先后被哒人和突厥人占领,8世纪初阿拉伯人入侵。
巴克特里亚曾是中亚的一个文明古国,在故都巴尔赫的考古发掘表明,那里最早的文化层属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末期。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我国亦称祆教)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于此,为当地大多数居民所信奉。由于自然破坏与 8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后的宗教迫害,在巴克特里亚遗存下来的古代文物数量有限,但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尤以公元前4~公元8世纪这1200多年的文化遗产最为学术界重视。
1877年在卡巴迪安地区(今米高扬纳巴德)收集到一批艺术品,后来以“阿姆河宝藏”的称谓闻名于世,计有177件工艺品与1300枚古币,大多制作于公元前4~前2世纪间,表现了巴克特里亚人卓越的艺术才华。
巴克特里亚的建筑艺术达到过相当高的水平,那里曾建有大城市及大型城市居民点,古城系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时代所建,城墙厚实,上建长方形望楼,市区平面规划整齐,住房多用小扁石块修筑,基础则用生砖砌成,国都的王宫与贵族府邸更以壁画装饰。
希腊人统治时期发行过大量货币,其中流传下来的成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与艺术的珍贵资料。这些货币正面为历代希腊统治者的肖像,皆系公元前3~前2世纪铸成。这些肖像生动传神,突破了在钱币上通常只刻画理想化君主形象的惯例,而把这些帝王的个人特点表现出来,反映出巴克特里亚艺术家的才华与尊重现实的创作态度。希腊-马其顿的征服者们也力图在宗教信仰上影响巴克特里亚人,因此在钱币背面都铸有希腊诸神,如宙斯、赫拉克勒斯与阿波罗的形象,但是本地居民并没有放弃自己原来的宗教信仰。这些钱币并不能证明当地人的文化已同化于纯希腊文化,事实上是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由于历史原因与地理位置,巴克特里亚与希腊和印度在文化上都发生过广泛的联系。z 20世纪在原巴克特里亚王国地区进行过系统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许多建筑遗址、雕塑、器皿与壁画。这些发掘点星罗棋布,其中以卡尔查扬、艾尔塔姆、昆都士、埃卡努姆、苏尔克·考塔尔等处最为著名。
卡尔查扬是贵霜时期的城市居民点,建于公元前1~公元2世纪间,由卡尔查扬村附近的几个小山丘组成,位于乌兹别克南部。在其中一个小丘上发掘了一座宫殿式小建筑,屋顶铺瓦,由木柱支撑,其基础为石墩。在现场获得许多陶器与古币,最有价值的是墙面上的泥塑浮雕。其中有几尊古典神像,如雅典娜和阿波罗等,此外还有一些当地人的形象。分组浮雕群像表达了不同的主题,有国王、王后及王族,还有身着长裤、长袍的骑士,腰带紧束,威武矫健。六七匹飞奔的马,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实为雕塑之珍品。
据记载,佛教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已传入巴克特里亚。在贵霜王朝时代,佛教更得到广泛传播,因此佛教美术也盛行起来。1932年,在阿姆河右岸艾尔塔姆村附近曾经发现过1块石板浮雕残片,被丢弃在水中。1936年在考察艾尔塔姆村一所佛教寺庙遗址时又发现了另外 7块同样形式的浮雕残片,石板为泥炭岩,高0.5米,共7米长,系高浮雕,雕刻着佛教题材的伎乐天,每个形象周围都装饰着植物叶茎,刀法粗犷有力,人物形象敦厚朴实,表现出当地人的面部特征。他们手捧乐器,面露微笑,显示出内心的恬静与快乐,虽然表现的是宗教题材,却使人们感受到亲切的世俗生活的气息。巴克特里亚雕塑家在艺术创作中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最喜爱的形象融入神的世界中,这组浮雕为贵霜王朝时期佛教美术的代表作。在昆都士一座寺院内发现的泥塑头像,初步鉴定为2~3世纪的作品,体现了佛教美术与希腊文明的融汇,头像发式十分典雅,有的是短发卷高耸前额;有的则是蓬松的长发卷轻披肩头,塑像的面部兼有希腊人的古典美与中亚人的稚拙美。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巴克特里亚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中心,佛教美术也从这里沿丝绸之路继续向东传播,在我国新疆吐木楚克发现的泥塑中也有一些头像的面型与发式酷似艾尔塔姆、昆都士等地的塑像。
巴克特里亚作为一个国家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勤劳智慧的巴克特里亚人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卓越贡献却永载史册。巴克特里亚在经济与文化方面都曾经是当时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古代作家们多次称其为“伟大的王国”。同时巴克特里亚也先后接受过伊朗、希腊与印度文化的影响。在长期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巴克特里亚美术吸收了各种成分以丰富自己,并同外来的影响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在世界美术宝库里占有永恒的一席地。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永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大夏美术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永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0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