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社会

[拼音]:shehui

[外文]:society

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具体的社会,没有抽象的社会。具体的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词源

在我国的古籍中,“社会”一词始于《旧唐书·玄宗上》(本纪第八)。书中记载:“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等。此处“社会”一词是村民 的意思,是一动名词,由“社”和“会”两字演进而来。“社”原指祭神的地方。《白虎通·社稷》说:“封土立社,示有土也”。“会”为聚集之意。后来两字连用意指人们为祭神而 在一起。古籍中有时也指“社”是志同道合者 之所,如“文社”、“诗社”,或指我国古代地区单位,如“二十五家为社”。在西方,英语society和法语scciété均源出于拉丁语socius一词,意为伙伴。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最先将英文“society”一词译为汉字“社会”。近代我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著作时,袭用此词,中文的“社会”一词才有现代通用的含义。

社会的特征

主要有:

(1)它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社会由人群组成,但不像动物结群那样生活,人类社会是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组织起来的,而只有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2)从事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特征。生产活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进行生产。

(3)在任何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都是人类共同生活的较大社会群体。它独立存在,不从属于任何其他群体。

(4)具体社会有明确的区域界限,存在于一定空间范围之内。

(5)连续性和非连续性是社会的又一特征。任何一个具体社会都是从前人那里继承下来的一份遗产;同时,它又和周围的社会发生横向联系,具有自己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非连续性。

(6)社会有一套自我调节的机制,它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能够主动地调整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社会的类型

K. 以物质生产方式为依据提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恩格斯选集》第 2卷,第83页),并预见到 社会的出现。后来人们将社会基本形态概括为 5种: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和 社会(主义为其初级阶段)。

社会学对于社会类型还做了其他区分。从社会赖以生存的方式上,可以分为:

(1)狩猎的与采集的社会。这是最早的和最简单的社会,其特征为:靠狩猎和采集果实生存、社会群体较小、生活区域变动不居、几乎没有专门的劳动分工、建立在血缘和亲属联系的基础之上。

(2)畜牧的社会。它通常出现于不适于耕作而适于放牧、饲养牲畜的地区。其特征是:开始出现剩余产品、私有财产,以及等级、阶级、群体间的冲突和战争,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制度开始形成。

(3)初民社会。它是在适于耕作的地区,随着人们初步掌握耕作方法而出现的。其特征是:种植农作物上升为主要生存方式,狩猎与采集果实降为次要方式,出现了较大规模定居的社会群体,与畜牧社会一样,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分化开始出现。

(4)农业社会,亦称“前工业社会”。它是随着“犁”的发明而发展起来的。犁的发明,铁具的使用,畜力、风力、水力的应用,为较发达的农业生产和小作坊手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社会阶级体系和分层体系更加巩固,官僚制度、官僚阶层有了很大发展。

(5)工业社会,亦称现代社会。它是自17~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蒸汽机、电力等机械动力代替人力、自然力之后,大规模的工业体系开始形成,出现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城市化和有复杂的劳动分工体系的专业化,形成了现代的官僚制度(见官僚制),以及教育、医疗、保险、服务等现代社会机构与制度。同时,不具人格的社会关系逐渐取代了血缘的、亲属的社会关系。80年代以来,一些社会学家提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认为在这种社会中自动化、信息技术将得到普及和发展。其特征是:从生产产品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专业与技术人员居于主导地位;理论知识处在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订政策的源泉;控制技术迅速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以及创造了新的“智能技术”。

社会学还从社会组织形式上区分社会类型,最有影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提出的“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礼俗社会亦称“共同体”,指传统的社会。其特征是:规模小,分工与角色分化较少,家庭为社会核心单元,占统治地位的是个人的或具有感 彩的初级关系,人的行为主要受 俗、传统的约束,社会具有很强的同质性。法理社会亦称“交往社会”,指现代工业社会。其特征是:规模大,有复杂的分工与角色分化,经济的、政治的、职业的等社会组织取代了家庭的核心地位,非个人的、不具感 彩的次级关系居统治地位,人们的行为主要受正式的规章、法律等约束,社会具有很强的异质性。此外,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还从文化角度将社会区分为“无文字社会”或曰“文字前社会”与“有文字社会”,以文字作为社会进步的标志。

社会的功能

主要是:

(1)整合的功能。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种种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统一的局面。所谓整合主要包括文化整合、规范整合、意见整合和功能整合。

(2)交流的功能。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为人类交往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从而保持和发展人们的相互关系。

(3)导向的功能。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着人们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人们的思想、行为的方向。导向可以是有形的,如通过法律等强制手段或舆论等非强制手段进行;也可以是无形的,如通过 惯等潜移默化地进行。

(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人的生命短暂,人类一代代更替频繁,而社会则是长存的。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通过社会而得以积累和发展。

参考文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十、基金监督保险

社会保险客体的特点保险

社会保险关系的特点保险

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的宏观框架保险

社会保险法的特征保险

社会保险基金结余的核算保险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十一、经办管理服务保险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保险

社会性别预算的意义经济百科

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编报要求保险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严悦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社会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严悦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041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