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迦梨陀娑

[拼音]:Jialituosuo

[外文]:K╣lid╣sa

印度古代诗人、戏剧家。这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一个复合词:K╣li(迦梨)是一个女神的名字,d╣sa(陀娑)意为奴隶,合起来就是“迦梨女神的奴隶”。关于这个名字的来源,在印度有很多传说。内容大概是这样的:迦梨陀娑出身于一个婆罗门家庭,很早就成了孤儿,被一个牧牛人抚养成人。他于是成了一个毫无文化教养、野蛮粗鄙的牧童。他后来同一个公主结婚,公主耻之。他祷祝迦梨女神,由于女神的福佑,他终于变成一个伟大的诗人和学者。公主同他言归于好。他就起名为“迦梨女神的奴隶”,表示不忘女神的恩典。这只是一个传说,不足为信。

生卒年月

关于这个问题,印度学者和其他国家的学者曾写过不少的考证文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他生于公元前几百年,有人说他生在公元后几百年。其间差距多达七八百年,甚至上千年。据流传在斯里兰卡的传说,迦梨陀娑是锡兰国王和诗人鸠摩罗陀娑同时代的人。这个国王生活在公元6世纪。那么,迦梨陀娑就是公元 6世纪的人。这种传说历史价值不大。现在一般学者所承认的说法是,迦梨陀娑生活在古典梵文文学的黄金时代的笈多王朝。他的剧本《优哩婆湿》可能影射着一个叫做“超日王”的国王的名字。这与大家所公认的传说是相符合的。但是笈多王朝有两个超日王:一个是旃荼罗二世,一个是塞犍陀笈多。从各方面来看,后者的可能更大一些。因而他的生年大概可以定为公元 330年至432年之间。

作品

迦梨陀娑的作品很多,但是真伪杂陈。一般公认确为他所作的作品有7部或5部:两部长篇叙事诗,一部长篇抒情诗,一部抒情小诗集(有人疑为伪托),三部戏剧(其中一部有人疑为伪托)。此外还有十几部一直到几十部伪托迦梨陀娑的作品。

对迦梨陀娑作品的分析与研究的著作汗牛充栋,观点也是五花八门。

他的第 1部长篇叙事诗是《鸠摩罗出世》。这是比较早的一部叙事诗,取材于印度古代神话传说。鸠摩罗就是战神室犍陀。他是大神湿婆的儿子,应众神之请,托生下凡,充当众神的统帅。史诗《罗摩衍那》里也有这个故事。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本书第1章至第8章是出自原作者的手笔。这里讲的是喜马拉雅山的女儿优摩的故事。她长得美妙绝伦,在山中行苦行。湿婆也在那里行苦行。他看到了优摩,立刻爱上了她,终于同她结了婚。在第 8章里,迦梨陀娑着重描写了湿婆与优摩新婚后的爱情生活,一切都按照《爱经》中的格式,这说明作者是精通《爱经》的。第 9章至第17章一般认为是伪造的,内容平庸,语言乏味。看来这种看法是可靠的。

第 2部叙事诗是《罗怙世系》。这部书取材于印度古代历史传说。罗怙是《罗摩衍那》男主人公罗摩的曾祖父。前 9章讲述罗摩的高祖父底离钵、曾祖父罗怙、祖父阿阇和父亲十车王的历史。第10章至15章讲述罗摩的生平,内容同《罗摩衍那》相似,但迦梨陀娑把重点放在对罗怙与阿阇的描绘上。这样无形之中就同那一部史诗分了工。迦梨陀娑在这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他笔下的诗章文彩眩目,韵律铿锵,成为印度文学史上的名篇。第16章至第18章讲述了罗摩后裔的历史,这些人都是圣主贤君。之后一章(第19章)是歌颂阿耆尼娑哩那的。这一个国王 无度,委政于大臣,深居简出,不顾黎民,结果身体衰颓,早年崩逝。此时长后已怀孕,垂帘听政。黎民日夜盼望早诞皇子,继承大宝。有人认为这一部长篇叙事诗没有写完,有人又认为已经写完了。作者在结尾时故意写得余音袅袅,令人回味。

迦梨陀娑只写了一部长篇抒情诗,这就是《云使》。它的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夜叉,是财神爷俱毗罗的奴仆,住在北方吉罗娑山上财神爷住的地方,因事忤主人之意,被罚流放一年。他舍妻别子,到南方的罗摩山去住。在被放逐后的第 8个月中,雨季来临。他看到空中的行云,异想天开,便托这块向着北方飘动的云彩,带口信给自己的妻子。他对云彩详尽地描绘了走向北方的路程,一直到吉罗娑山上的阿罗迦城。诗人让自己的幻想纵横驰骋,用清新俊逸的诗笔,绘声绘色,描写沿途的自然风光,并叙述自己思妻的哀愁,对诗人的故乡优禅尼和夜叉城阿罗迦的描绘更是生动细致。之后他让云彩传语自己的妻子,说流放期快要结束,夫妇会面之期不远了。

印度人民给这首长诗以极高的评价。在印度文学史上出现了不知有多少模拟的作品,如《风使》、《鹦鹉使》等等,不一而足。

迦梨陀娑的另一部抒情诗集是《六季杂咏》或《时令之环》。印度古代把一年分为六季(间或分为四季或二季),这部诗集就是描绘六季的自然风光的。虽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但是与《云使》相比,却未免相形见绌,因此有人怀疑这部诗集不是迦梨陀娑的作品。

迦梨陀娑的剧本,首先是蜚声全世界的《沙恭达罗》(全译应是《由于一种信物而重新找到沙恭达罗记》)。这部剧本取材于《摩诃婆罗多》和一些往世书,最可能的是《莲花往世书》。《摩诃婆罗多》中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内容大体是这样的:国王豆扇陀到林中打猎,在一座净修林里遇到沙恭达罗。两人一见钟情,就结了婚。国王回城以后,却把沙恭达罗忘掉,几年不来接她。此时她已经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婆罗多。她于是带着孩子进城寻夫。国王翻脸不认,同她争辩。到了关键时刻,天上传下了声音,说孩子确实是国王的。国王收妻认子,来了个大团圆。在这里,沙恭达罗被描写成颇为世故的女子。信物的事根本没有提。《莲花往世书》里也有这个故事,不同的是增加了一件信物──戒指。作者的用意似想为国王辩护,说明国王并非翻脸无情,而是由于仙人的诅咒,国王忘记了往事。等到戒指一找到,国王立即醒悟,于是大团圆。

迦梨陀娑借用了这个故事,没有作很大的改动。《沙恭达罗》情节大体如下:国王豆扇陀到林中行猎,瞥见净修林仙人的义女沙恭达罗。她原来是天女所生。国王一见倾心,私自同她结了婚。临别时国王递给她一个戒指作为信物。沙恭达罗思夫情切,失神落魄,怠慢了一位来到净修林的仙人。仙人大怒,发出诅咒。后经女友求情,仙人才允许国王见到信物后,夫妻方能相认。后来沙恭达罗携子进城寻夫,国王果然拒绝相认。她想拿出信物,却遍寻不见。原来中途遗失在河中。她呼天抢地,百口莫辩。一个天女闪出一道金光,把她接上天去。后来有渔夫捕到一条大鱼,在鱼腹中发现了那只戒指,送交国王。国王如梦方醒,回忆起沙恭达罗,终于在净修林里找到了失散的妻子和儿子,也是一个大团圆。在这里,迦梨陀娑没有增添新的情节,他只是把人物描绘得饱满生动,把情节刻画得细腻精致,于是成了千古名篇。

第2部剧本是《优哩婆湿》(全译应是《通过勇力获得优哩婆湿记》),取材于一个印度最古的童话。《梨俱吠陀》、《百道梵书》、《摩诃婆罗多》和许多往世书中都有这个故事。讲的是国王补卢罗婆娑从一个恶魔手中救出了天宫歌妓优哩婆湿,二人一见倾心。国王回宫以后,朝思暮想。优哩婆湿回到天上,也是念念不忘。她同一个女友私自下凡,隐身在御花园中窥探国王。后来现出原身,同国王见面。此时天老爷因陀罗派使者找她回天堂演剧。她失神落魄,竟把剧中人物的名字念成了国王的名字。师傅大怒,把她赶出天宫。因陀罗告诉她,她什么时候看到亲生儿子的面孔,就可以回转天宫。她下凡后同国王同居。有一天,她陪国王出游,国王老瞧着一个女妖,优哩婆湿十分嫉妒,竟忘记了一个禁戒,误入鸠摩罗林中,立刻变成了一株蔓藤。国王看不见她,万分忧愁,到处寻觅,向林子里孔雀、杜鹃、蜜蜂、大象等等探问恋人的踪迹。他之后拣到一块红宝石,宝石一碰蔓藤,优哩婆湿立刻恢复了原形,同国王回到宫中。而红宝石却被一只老鹰当成鲜肉叼走。一个少年把老鹰射落。这个少年原来就是优哩婆湿的儿子。她因为怕回天宫,不敢见儿子的面,把他寄养在一个女苦行者家里。后来女苦行者把儿子送还。优哩婆湿悲喜交集:喜的是看到了儿子,悲的是就要离开丈夫。正在此时,因陀罗派使者来通知她可以同国王白首偕老,于是皆大欢喜,合家团圆。

第3部剧本是《摩罗维迦与火友王》,共有5幕,包括的诗章最少,只有96首。现在的学者大多认为,在他的 3部剧本之中,以这个剧本水平较低。有人认为这是迦梨陀娑早期的作品,技巧还不够成熟;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伪托之作。它的剧情大体是这样的:国王火天友 无道。摩罗维迦公主的哥哥被敌人俘虏,她随大臣及其妹妹前来投奔。中途遇盗,大臣战死,二女失散,先后都来到了火天友的宫中。大臣之妹出了家,公主当了女奴。二人一直隐瞒自己的身份。后来火天友打了胜仗,俘获歌妓二人,她们本是公主的侍女,讲出真情,于是火天友与公主结婚,结局又是大团圆。

以上是迦梨陀娑作品的简介。一千多年以来,印度人民高度赞扬他的这些作品,公认他是梵文文学中最伟大的诗人。在印度人民群众和学者中流传着几句话:“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戏剧美。在所有的戏剧中,《沙恭达罗》美。在《沙恭达罗》中,第四幕美。在第四幕中,有四首诗美(指沙恭达罗与义父干婆离别时的那几首诗)。”此外,在印度传说有三个迦梨陀娑,因而古代梵文诗人王顶说,在描写爱情的艺术作品中,“一个迦梨陀娑也没有人能够胜过,别说三个迦梨陀娑了”。这些都说明印度人民对迦梨陀娑评价之高。

在国外的影响

在亚洲许多国家,很早就有迦梨陀娑作品的译本,特别是《沙恭达罗》更是到处受到欢迎。在欧洲,1789年,英国梵文学者威廉·琼斯把《沙恭达罗》译为英文。1791年,乔治·福斯特又从英文译为德文。在欧洲文学界,特别是在德国,它立刻就获得了今天难以想象的好评。德国诗人,象赫尔德、歌德和席勒等人都赞不绝口。歌德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来歌颂沙恭达罗。他的杰作《浮士德》中的《舞台序曲》就是受了《沙恭达罗》的影响才写上去的。席勒曾写信给洪堡说:“在古代希腊竟没有一部诗能够在美妙的女性的温柔方面,或者在美妙的爱情方面与《沙恭达罗》相比于万一。”从歌德和席勒起,欧洲就有很多人企图上演《沙恭达罗》。歌德于1830年10月9日写信给法国的《沙恭达罗》梵文原本的校刊者舍济说:“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部深不可测的作品时,我内心里是这样地激动,这样地受到鼓舞,以致于我非读它不可,甚至还想作一件不可能作到的事情,想把它搬上德国舞台,哪怕是极精略的搬上舞台。”以后还多次有人尝试在德国舞台上演出《沙恭达罗》。

迦梨陀娑与我国

我国过去曾把迦梨陀娑的《云使》译成藏文,这个译本一直保存到现在。至于迦梨陀娑的其他作品,一直到了近代,才有人尝试着根据法文或英文译本转译。王哲武根据法文译本译过《沙恭达罗》,发表在《国闻周报》上。此外还有王衍孔的译本和王维克的译本,都根据法文译本转译。糜文开的译本,估计主要是根据英文转译。卢冀野把《沙恭达罗》改为南曲,易名为《孔雀女金环重圆记》。解放以后,才有人直接从梵文原本翻译迦梨陀娑的作品。金克木翻译了《云使》。季羡林翻译了《沙恭达罗》和《优哩婆湿》。50年代,我国青年艺术剧院曾演出《沙恭达罗》,受到我国观众的欢迎。

参考书目

M. 温特尼茨:《印度文学史》,莱比锡,1908。

麦克唐纳:《梵语文学》,牛津。

支坦尼耶:《新梵文文学史》,孟买,1962。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博锋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迦梨陀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博锋;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990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