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anshe
[外文]:Br╣hma Sam╣j
近代印度教改革团体之一。 1828年由R.M.罗易在加尔各答创立。梵社把印度古代奥义书中的唯心主义一元论和 教的一神论思想综合起来,宣称神是唯一、永恒、始终不变的实体,没有任何形式和属性,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支持者。在社会改革方面,梵社反对印度教的种姓分离、教派对立和烦琐的祭祀仪式;批判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封建 俗,主张男女平等,并与寡妇殉夫、童婚、多妻等歧视女人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提倡开设新型学校、传播科学知识。梵社的活动在孟加拉青年知识分子中间有较大的影响。
19世纪40年代初,D.泰戈尔继任梵社领袖。他提出一套比罗易更为彻底的宗教改革纲领,继续反对偶像崇拜和种姓分立现象。60年代初在孟加拉社会运动的影响下,梵社分裂为以喀沙布·钱德拉·森为首的青年激进派和以泰戈尔为首的保守派。1866年两派矛盾激化,青年激进派成立一个新的团体,叫做“印度梵社”,原来的梵社也改名为“真梵社”。此后,真梵社逐渐失去影响。印度梵社十分重视女人解放和反对童婚的斗争,创办了专门的女人学校,成立了一些梵社女人成员的团体。后来,由于喀沙布·钱德拉·森背离了梵社的某些原则,导致该组织分裂,一部分成员又另立“公共梵社”。
梵社的宗教和社会改革理论代表了印度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唤醒人民思想,批判宗教蒙昧主义,清除种姓压迫和封建 俗,普及教育文化等曾起过重要作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峻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梵社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峻;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9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