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eiduopian
[外文]:Phaidon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阐述理念论的一篇重要对话。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张东荪与张师竹译的《柏拉图对话集六种》和1934年南京国立编译馆出版的景昌极与郭斌和译的《柏拉图五大对话集》中,均有《斐多篇》的中译文。
这篇对话借托苏格拉底在狱中服毒之前,与他的一群朋友和学生的话别,阐述作者的理念论观点。对话从讨论哲学家为什么不害怕死亡开始。苏格拉底用灵魂轮回说论证灵魂不朽,认为人活着时,由于灵魂受身体变动的感觉和情感的限制,不能认识真正的存在;只有当灵魂脱离了肉体的羁绊,才能认识真正存在的理念。他重提“回忆说”:当灵魂再次与身体结合时,它原有的关于理念的知识忘记了;出生以后,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觉,回忆起理念的知识。他指出,理念和我们所见到的这个世界的具体事物根本不同,具体事物有生有灭,不断变化,是不纯粹的、相对的;而理念是纯粹的、单一的、不可分的、不变的、不朽的,是不可见的、神圣的、智慧的真理。
对话中,苏格拉底谈到了他自己是怎样实现“心灵的转向”的。他说:当他年轻的时候,他也象以前的自然哲学家一样,热衷于研究自然界的问题。后来,他不能满足这种探求。当他听到阿那克萨戈拉提出“奴斯”时,感到很高兴,但当他读了阿那克萨戈拉的著作后,又感到失望,因为阿那克萨戈拉仍旧用一些物质性的因素去解释事物的产生和存在。他说,用骨头、肌肉等的活动是不能解释他为什么坐在这里等待死亡的。他这样做只是因为他认为这是合乎正义的,是“善”,这才是真正的原因。他由此得出结论:一切美的事物的原因就是“美的理念”,美的事物由于“分有”美的理念才是美的,美的理念是一切美的事物的目的,它们努力想达到它,却永远不能达到那样绝对的完全的美。人类好似住在深海底下,误以为海底的事物就是真正的世界,只有当他上升出水面,才能看到真正的太阳和世界。人只有从身体的束缚下解脱出来,才能认识真正的理念。
《斐多篇》中论述的理念论和《国家篇》中的理念论就是通常谈到的柏拉图的理念论。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盛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斐多篇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盛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9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