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ishaluo
[外文]: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
法国画家。印象主义展览的参加者。1830年7月10日生于西印度群岛中的圣托马斯岛一个犹太人家庭,1903年11月13日卒于巴黎。他12岁时来到巴黎,17岁时回到西印度群岛,在父亲经营的贸易机构中任职。因想从事绘画,不久以后又回到巴黎入丹麦画家F.梅尔比画室学 。在毕沙罗绘画风格形成的过程中,G.库尔贝和C.柯罗的影响较大。1859年他的作品第一次被官方沙龙接受,在1870年以前他不断地在沙龙中展出作品。但是毕沙罗并不满意学院派的艺术,他是一位很关注青年人革新的艺术家。1859年他与C.莫奈结识并参加了巴黎的1863年的落选沙龙。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他曾到英国避难,后回法国在蓬图瓦兹定居,直到1882年。他参加过印象主义的历届展览会。
毕沙罗的早期作品如《蓬图瓦兹的河岸景色》(1867),是用接近传统的手法画成的,可以看出柯罗和巴比松画派的影响。从1869年起,他开始注重外光的表现。1870年他和莫奈在英国逗留,研究英国画家,特别是J.康斯特布尔、J.M.W.泰纳对户外空气、光线和瞬间效果的探索给予他启示。在这期间,他的绘画风格发展得很快,技巧更自由,色彩更响亮,采用了莫奈、P.-A.雷诺阿户外写生时常用的那种快速而短小的笔触。1872年回法国后所画的《瓦桑村的道路》,反映了这种风格的变化。到70年代末期,毕沙罗画中原有的建筑性、实体性逐渐消失 ,描绘的房屋、道路也被树枝、 树叶、 水流所替代。但是,比起莫奈来,他的色彩和抒情性的强度还是稍逊一筹。在80年代,毕沙罗的题材有些变化,他取材于农村生活,表现农民劳动、休息的场景,画面带有J.-F.米莱的感伤味。这类作品有《农妇与手推车》(1880)、《马铃薯的收成》(1886)、《手拿树枝的农家女》、《折树枝的农妇》等。
在印象主义画家中,毕沙罗的思想比较接近空想主义观念,他描绘农村景色和农民形象,多少表现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好感,并把印象主义的运动看作是向当时社会保守势力作斗争的多种方式之一。
毕沙罗曾经鼓励P.塞尚到户外作画,帮助他把画面画得更亮一些,他自己也曾受到塞尚技法的启示,在画面中注重结构。约在1885年,他对新结交的朋友P.西涅克和G.修拉的画法产生兴趣,一度迷恋点彩法。但不久以后,觉得点彩技术和他的气质不合,便又放弃了这种画法,重新采用印象主义的技巧,如《蒙特玛德大街》(1897)。
毕沙罗晚年体弱多病,不能到野外写生,常常在室内从窗中眺望巴黎的市景,画下了不少巴黎街头的景色。
参考书目
J.Rewald,Cɑmille Pissɑrro,New York,1963.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永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毕沙罗,C.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永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9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