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拼音]:peiyang jun-di liangyong rencai

[外文]:training officers and sol rs suited for both military and civilian jobs

我国人民 根据军队建设和地方建设的需要,培养干部、战士成为既能保卫祖国又能建设祖国的人才。

起因

1977年12月, 在我国 军事委员会全体会议上,重申 关于军队要办成一个大学校的思想,指出我国人民 的教育训练,只着眼于军队本身建设的需要是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到地方的需要。强调要学会多种知识,既能打仗,又能搞主义建设。随后,各部队在教育训练中,组织干部、战士既学现代战争知识,又学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知识,逐步开展了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的活动。我国人民 总政治部1982年11月推广 一个师、 一个团的经验,1983年5月召开全军学 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经验交流会。同年“八一”建军节前夕, 领导人 、 、 、 、 又为总政治部主办的“学 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展览”题词。到1984年下半年,有些先进单位,已把军民共建精神文明(见军民共建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和军地共育两用人才结合起来,实行定向培养。

我国人民 历来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大学校。在革命战争年代,为适应打仗、生产、做群众工作的需要,利用战斗间隙学 军事、政治和文化,培养并向地方输送了大批人才。在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要求我国人民 不仅成为保卫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而且成为建设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把国家的根本利益、军队建设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干部战士的切身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学 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军队教育训练的一个新发展,是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

要求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要求是:

(1)以 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干部、战士树立为实现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刻苦学 的思想,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既有高度政治觉悟和艰苦奋斗精神,又有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两套本领的有用人才。

(2)以军队建设的需要为主,服务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活动,要同部队担负的任务和干部、战士从事的本职工作相结合。军地通用的专业,通过训练和执行任务达到精益求精;军用和民用相接近的专业,在训练中适当增加民用技术内容;本职专业仅限于军用的,安排学 一些民用专业知识和技术。

(3)以干部为重点,根据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对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中等教育,发展大专教育。组织他们学 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学 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知识,适应新的技术革命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战士,入伍一年的集中精力进行军政训练,入伍两年以上的,增学一些民用技术。农村籍战士着重学 掌握同各地农村发展商品生产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城镇籍战士学 文化基础知识和就业本领。

(4)从实际出发,广开学 门路。因地制宜,因任务、专业制宜,因培养对象制宜,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多种方法进行。

意义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活动的普遍开展,对激励干部、战士求知成才,安心服役,促进教育训练,提高部队素质,完成各项任务,密切官兵关系和军政军民关系,改善部队物质文化生活以及为地方输送人才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俊迈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俊迈;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9030.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