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打出手

[拼音]:dachushou

戏曲武打中的特技。又称“踢出手”,俗称“过家伙”,简称“出手”。常和“档子”相互穿插连接,但又是自成格局的武打套数。它以打出手者为中心,称“上把”;另有几个抛扔武器者为“下把”,相互配合,作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如拍枪、挑枪、踢枪、虎跳踢枪、前桥踢枪、后桥踢枪、乌龙绞柱踢枪以及连续起跳踢枪等,用2杆直至8杆枪不等。双方在边扔边踢的同时,还要不时变换舞台部位,组成“斜一字”、“五梅花”等各种画面。根据剧情需要和技术水平,可由3人、5人、7人、9人表演,并有专用的“出手锣鼓”伴奏,常用于以武旦为主角的神怪斗法的剧目,如京剧《青石山》、《百草山》、《泗州城》等。有时也用以表现女将力拒众敌、英勇善战或乱军中抢夺兵器的情节。

打出手的起源尚无确考。清末京剧演员龚翠兰等擅长此技。其后,兼工武旦和刀马旦的朱文英、朱桂芳父子和阎岚秋(九阵风)等,又有所发展和提高,并突破了武旦和演神怪戏专用的界限,在《取金陵》、《夺太仓》等戏中,也使用了打出手的技巧。当代武旦演员方连元、范富喜、邱富棠、阎世善、班世超、宋德珠、李金鸿等表演的打出手,基本上继承了朱、阎两派的路子。

现代戏曲舞台上的打出手又有新的发展和创造,与情节、人物的结合更加紧密,技巧也向高、难度发展。如京剧演员关肃霜在演出《破洪州》时,创造了用靠旗杆挑枪和扔枪的技巧,已为其他演员吸收或采用。同时,伴奏中又增加了管弦乐器,丰富了打出手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章

大打出手造句素材

大打出手成语辞典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于艺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打出手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于艺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865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