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ensheng jiazu
[外文]:Die heilige Familie,oder Kritik der kritischen Kritik, Gegen Bruno Bauer und Consorten
和恩格斯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著作,是他们合著的第一部作品。全名为《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写于1844年9~11月,1845年在法兰克福出版。中译本编入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 恩格斯全集》第2 卷。“神圣家族”是对B.鲍威尔和E.鲍威尔兄弟及其追随者的谑称,用以讽刺这些人妄自尊大,蔑视群众,好象凌驾于尘世之上的 及其门徒一样。“批判的批判”是指B.鲍威尔等人在他们创办的《文学总汇报》上宣扬的批判哲学,或叫自我意识哲学。他们认为,自我意识是人的唯一的本质,批判是自我意识创造世界的动力,纯理论批判能够改变一切。他们认为自己是历史上唯一的积极的因素,至于群众、整个人类则是消极的,只有作为精神的对立物才有意义。
写作背景和过程1844年, 和恩格斯同青年黑格尔派的分歧越来越尖锐。以B.鲍威尔为首的一批青年黑格尔派分子已完全堕落为思想上保守、政治上反动的宗派小集团。他们狂热地鼓吹自我意识哲学,大肆污蔑群众,对抗 主义思潮。这些观点在鲍威尔兄弟创办的《文学总汇报》上得到了露骨的表现。1844年8月底,恩格斯返国途中在巴黎第二次会见了 ,他们所探讨的一切理论领域的观点都完全一致,于是他们便决定针对《文学总汇报》,共同撰写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著作。他们一起拟定了全书的大纲,分好了章节,并合写了序言。恩格斯在巴黎逗留的10天中就写完了他所分担的几个章节。
基本内容
著作集中地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思辨哲学,阐发了 恩格斯正在形成的新世界观的一系列重要原理。
恩格斯指出,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是“以思辨的黑格尔的形式恢复 教的创世说”。 恩格斯坚持唯物主义原则,强调了世界的物质性,指出“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他们还通过对黑格尔哲学思辨结构的分析,揭露了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根源,指出,抹煞认识的现实基础,把从个别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概念绝对化、实体化,进而又把一般返回到个别的过程歪曲为事物产生的过程,这是一切思辨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
在这部著作中, 已经接触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他主张从社会物质生产出发来观察历史,并指出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青年黑格尔派所鼓吹的“自我意识”之中,而正是在被他们所蔑视的“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同时, 还接近于得出自己的整个体系的基本思想,即生产离不开社会关系的思想。
著作深刻地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论证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并指出,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作用将不断增长,“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著作还包含着几乎已经形成的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观点。为了驳斥B.鲍威尔等人的所谓 和恩格斯把无产阶级“神化”的谬论, 分析了资本社会的阶级关系和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指出,无产阶级不仅是由于贫困,而且也由于大工业的严酷锻炼,使它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问题不在于目前某个无产者或者甚至整个无产阶级把什么看做自己的目的。问题在于究竟什么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存在必然在历史上有些什么作为。”
历史意义这部著作是 主义形成时期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它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阐发了一系列接近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作用,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主义的基础。虽然这部著作还保留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某些影响,还存在着“对费尔巴哈的迷信”,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的阐述还不够精确和完善,但是,正如恩格斯后来指出的,超出费尔巴哈哲学的范围,用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来代替对抽象的人的崇拜,毕竟是由 于1845年在《神圣家族》中开始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乐生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神圣家族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乐生;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