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ehui Tongji Xuepai
[外文]:school of social statistics
用统计学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及其规律性的学派。也称德国社会统计学派或大陆统计学派。19世纪下半叶,德国统计学界在英国政治算术学派的影响下,努力使统计学成为一门用统计数量表达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从而社会统计学派逐渐形成。
该学派的先驱者K.G.A.克尼斯把统计学的性质规定为“具有政治算术内容的社会科学”。他在《作为独立科学的统计学》(1850)一书中,提出了“国家论”与“统计学”科学分工的主张。认为国家论是用文字记述的国势学的科学命名,统计学则是用数值研究社会经济规律的政治算术的科学命名。社会统计学的提出标志着国势学派与政治算术学派长期争论的结束,预示了德国统计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学派的创始人G.V.迈尔在《社会生活中的规律性》(1877)一书中提出,统计学是根据数量的大量观察,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状态及其产生的规律作有系统的说明与研究。他明确指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认为脱离规律性的研究就不能获得科学的认识,统计学不仅要确定事实数量的记述,还必须研究其规律性。他强调统计学是一门具有特殊研究方法的实质性社会科学;统计方法与统计科学是有区别的,主张将二者结合起来。另一位代表人物德国统计学家E.恩格尔提出了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三阶段的统计方法。他通过对英、法、德和比利时等国的工人家庭调查,撰写了《比利时工人家庭的生活费》(1895)一书,提出著名的恩格尔定律,即:一个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愈低,其食品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就愈高;反之,其比例就愈低。恩格尔系数等于(食品支出总额/收入)×100%。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社会统计学派在欧洲大陆占有优势,并在世界各国传播,对于美国、苏联、日本、我国等国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882年起,社会统计学派与数理统计学派展开了关于实质科学的争论。受数理统计学派的影响,社会统计学派的性质逐渐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实质科学向方 科学转变。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向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社会统计学派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向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8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