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eitelie Ershi
[外文]:Friedrich Ⅱ (1712~1786)
普鲁士第三代国王(1740~1786),史称“腓特烈大帝”。1712年1月24日生于柏林,在位期间,通过加强容克军国主义和推行侵略性的外交政策,奠定普鲁士在欧洲的强国地位。
腓特烈二世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1688~1740在位)之子,年轻时曾受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影响,与其父发生冲突,1730年企图逃往英国,事败后被禁锢,表示屈服。1740年即位后循“强权即公理”的原则,在1740~1744年和1744~1745年两次西里西亚战争中,击败奥地利,几乎把整个西里西亚据为己有。在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中,普与英国结盟。1757年6月普奥在科林交战,普军惨败。翌年夏,普军击败法、奥、俄三国联军。通过1763年的胡贝图斯堡条约(见巴黎条约和胡贝图斯堡条约),普鲁士保住了西里西亚,并确定了普鲁士在中欧的强国地位,形成普奥二元制争霸的局面。腓特烈二世则被奉为“大王”。1772年参加第一次瓜分波兰,掠得埃尔姆德和西普鲁士等地,使普鲁士领土得以扩大并联成一片。1878年参加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1785年联合德意志北部和中部各邦君主,组成 的“诸侯同盟”,扩大了普鲁士的影响。
在内政方面,腓特烈二世致力于建立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扩充军队,实行军事官僚专制,同时开始《普鲁士国家通典》的编纂。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和促进农业生产政策,并通过严格的国家垄断和赋税政策,增加国库的收入。腓特烈二世还自认是“误生王家”的艺术家,提倡发展文化和艺术,同伏尔泰等作家和艺术家结交;但又加强思想控制,把文化的发展也纳入符合专制国家和军事扩张的轨道。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翔硕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腓特烈二世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翔硕;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8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