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uyu
我国东北古代民族名与国名。亦作“夫余”或“凫臾”,同名异写。
扶余建国于何时,史家考订,尚无定说。西汉已有扶余,称王于濊貊之地,故有“濊王之印”,有故城名叫濊城。
汉代扶余,在长城以北,去玄菟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可二千里,户8万,于东北各族中,地最平敞,农业发达也最早。过去,治史者多以为扶余以今吉林省农安为中心。近年来,考古学与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有的学者认为早期扶余王城应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区,高句丽强大以后,扶余王城才西迁至今农安县境。其范围,相当今西以农安为中心,东以吉林市为中心,四平以北,哈尔滨以南,东北平原中部。自汉以来,役属挹娄,使其不得自通于中原;至三国时,高句丽渐强,而扶余衰弱,挹娄始自通贡于中原。
扶余物产丰富,除五谷之外,又出名马、赤玉、貂豽、大珠,以金银为饰。其王以六畜名官,有牛加、马加、猪加、大使等号。围栅作城,有宫室、仓库、牢狱。邑落有豪民,名下户皆为奴婢。其法严苛,男女淫皆杀之。杀人偿命,尽没其家人为奴婢。其俗,用殷正月祭天,遇战亦祭天,杀牛,以蹄占凶吉。死则有椁无棺。厚葬,富者杀人殉葬,多者以百数。兄死妻嫂。
西汉时,扶余于濊貊各族中为强,属汉玄菟郡。扶余王死,至玄菟郡取玉匣(金镂玉衣)以葬,说明享有汉诸侯王葬礼。东汉自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扶余王朝汉,终汉世不绝。东汉末年,高句丽围攻汉朝玄菟郡,扶余王派其子尉仇台率兵 2万余助汉破高句丽。后来,因鲜卑、高句丽强盛,扶余正处于两大族之间,逐渐衰弱。至晋太康六年(285),为鲜卑慕容廆(269~333)击破,国王依虑 ;不久,在晋朝的支持下,依虑之子依罗因得复国。 晋永和二年(346),慕容皝以其子慕容统军,又大败扶余。经过这两次打击,扶余大衰。至北魏太和七年(483),灭于高句丽。扶余自立国至此约6个世纪而亡。 太和十七年(493)扶余王室之残留故地者,复被勿吉所逐,遂北渡那水(嫩江及东流松花江),徙居今嫩江支流富裕尔河一带,金代蒲与路治在富裕尔河沿岸并以此河得名,都因扶余遗裔居于此河流域,是扶余的对音。
高句丽和百济王室均出自扶余,所以高句丽、百济都曾冠以扶余之号,而扶余本身就有北扶余之称。一说,扶余建国之前,北方有稾离,亦称橐离,或称索离,其王有婢,感气而生子名东明,南下至濊地建国称扶余,因而古稾离即北扶余。
参考书目
《后汉书·夫余传》卷八十五,中华书局,北京,1982。
《三国志·夫余传》卷三十,中华书局,北京,1982。
《晋书·夫余传》卷九十七,中华书局,北京,1974。
参考文章
扶余县(Fuyu Xian)的由来我国地理
扶余市(FuyuShi)我国地理
扶余出生的名人大全常识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海外扶余造句素材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三岔河镇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锦程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扶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锦程;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