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立部伎

[拼音]:libuji

唐代宫廷宴乐之一种。“殿庭宴用立奏”(《新唐书·礼乐志》)。在堂下(庭院、广场)表演。演出规模大,场面宏伟豪华。舞者多至180人,少则64人。其内容,除《太平乐》外,其余各部都是歌颂皇帝的武功与文德的。舞蹈继承、吸收了前代传统和民间形式。其中一些乐舞,如《破阵乐》等影响深远,流传中外,东传日本,名扬印度,《太平乐》采用的《狮子舞》,《圣寿乐》采用的《字舞》至今流传民间。晚唐,《立部伎》表演“百戏”杂技等。白居易《立部伎》诗:“立部伎,鼓笛喧,舞双剑,弄七丸,嫋巨索,掉长竿。”表演《立部伎》节目的艺人技术水平不如《坐部伎》高。 《坐部伎》不成,改 《立部伎》, 《立部伎》又不成,则改 “雅乐”(白居易《立部伎》诗、《新唐书·礼乐志》)。依据《通典》、《旧唐书·音乐志》、《新唐书·礼乐志》、《唐会要》、《乐府杂录》等有关记载,将《立部伎》各乐部的乐舞制度等,列表如下: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立部伎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7631.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