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周原遗址

[拼音]:Zhouyuan yizhi

周人的发祥地和灭商以前的都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的北部,东西约3公里,南北约5公里。史籍记载,周人的首领古公亶父约于公元前12世纪末或前11世纪初,自邠迁至此地,开始营建城郭,作为都邑。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迁都于丰后,这里仍是周人的重要政治中心。至西周末年,由于西戎入侵而成废墟。

西汉以来,这里就不断有西周铜器出土,相传著名的大豐、盂鼎、毛公鼎等重要铜器均于清代末年出于岐山。我国成立后,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我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曾先后做过调查与发掘。1976年起,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西北大学考古专业联合进行较大规模的发掘,揭 一批大型的夯土建筑基址,并发现了西周时期的甲骨文和多起铜器窖藏。1982年,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基址

已发掘的建筑基址有岐山凤雏和扶风召陈两处。

凤雏建筑基址座落在东西宽32.5米,南北长43.5米,高1.3米的夯土台基上。以门道、前堂、后室为中轴,东西配置厢房各8间,并有回廊相连接,形成一前后两进、东西对称的封闭性院落。前堂是这组建筑的主体,东西长17.2米,南北宽6.1米,台基上有排列整齐的柱洞,东西7行,南北4行,可知其面阔为6间,进深为3间。建筑物的地面和墙壁都用细泥掺合砂子、石灰涂抹,表面光洁坚硬。另外,还有两条用陶水管或卵石砌成的排水管道,可以将院内的积水泄向院外。在召陈村已经发掘出15个夯土建筑基址,其布局不按中轴对称,总体规划不甚严谨。其中的3号、5号、8号基址规模较大,保存也较好。3号夯土台基东西长24米,南北宽15米,现存高度0.73米,台基上东西有7排柱础,南北有5~6排柱础,并有两道隔墙,将台基分隔为3间。8号夯土台基略小,东西有8排柱础,间距2.5~3米,南北有4排柱础,间距3米,台基周围有宽 0.5~0.55米的卵石散水。召陈的建筑物屋顶大都用瓦覆盖。遗址中发现很多各式板瓦、筒瓦和半瓦当。板瓦较大,瓦面有绳纹,很多瓦有圆柱状的瓦钉或瓦环。筒瓦除饰绳纹外,还有双线三角划纹。半瓦当则在瓦头上饰重环纹。

这类大型建筑,很可能是当时贵族的宅院,也有人认为是周人的宗庙或宫殿建筑。从出土的陶器来判断,其年代都属西周中、晚期。凤雏的大型建筑基址覆盖着一层很厚的红烧土,表明是被火焚毁的。

制骨作坊遗址

在周原遗址发现多处铸铜、制陶、制骨、制玉石等手工业作坊遗迹。其中扶风云塘村南西周中期制骨作坊遗址规模较大,这个作坊以制骨笄为主,发掘出大量的骨料和半成品,还有铜锯、刀、砺石等各种工具。所选用的骨料绝大部分是牛的肢骨。从各种半成品中可以窥知其生产程序:先将肢骨截去两端骨节,然后剖成细长的骨条,再经削锉、雕刻,之后磨光即成。

墓葬

在岐山县贺家、扶风县齐家、庄白、云塘等地都有发现,一般都是中小型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年代早晚不一。岐山贺家村发现的一些小墓,多随葬陶鬲、铜戈和大铜泡各一件,这类墓的年代最早,有可能是灭商以前的周人墓葬。墓地中还发现一些西周早期的墓葬,随葬的铜器有鼎、、甗、尊、卣、斝、瓿、罍等,个别的墓有壁龛以陈放随葬品,这在西周时期是很少见的。

在云塘和庄白发现的墓葬以西周中期的为多,随葬的铜器有鼎、、鬲、尊、卣、爵、觯,陶器有鬲、簋、罐。庄白的伯墓,随葬鼎、、甗、爵、觯、壶、盉、饮壶、盘等14件铜礼器,其中的鼎和均有长铭,记述伯率师追击戎,多有俘获,由此可知西周中期周王朝和夷、戎的关系。

西周晚期的墓葬在齐家村发现较多,多为小型墓,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其组合为鬲、豆、簋、罐。此外,也有火候较低的仿铜式陶器。

甲骨

1977年在凤雏建筑基址西厢房的一个窖穴内,出土卜甲和卜骨共 1.7万多片。其中绝大部分是卜甲。在200多片卜甲上有刻辞,最多的1片有30字。1979年,在扶风齐家也发现5片有字甲骨。甲骨刻辞的内容,有的记述了周人和商王朝及其他方国的关系,也有某些重要朝臣的名号如太保、毕公等,有的则刻划易卦。刻辞的字体都很小,笔划纤细,显示出娴熟的书刻技艺。西周甲骨以前在山西洪洞坊堆、陕西长安张家坡、北京昌平白浮西周墓都有发现,但数量、字数都极少。周原遗址的发现大大丰富了西周甲骨的内容,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新的史料。

铜器窖藏

我国成立以来,在周原遗址发现的西周铜器窖藏已有十多起,其中最重要的有1975年岐山董家村出土的包括裘卫四器在内的37件铜器,1976年扶风庄白出土的 103件微氏家族铜器群。前者铜器铭文内容涉及土地交换和赔偿,是了解当时土地关系的重要资料。后者则为西周铜器的断代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标尺(见周原铜器窖藏)。周原铜器窖藏中都含有西周晚期的器物,它们被埋藏的年代只能是在西周晚期,推测有可能是西周末年犬戎入侵,贵族们仓皇逃走时埋入地下的。

参考书目

陈全方:早周都城岐邑初探,《文物》1979年10期。

丁乙:周原的建筑遗存和铜器窖藏,《考古》1982年4期。

李学勤:西周甲骨的几点研究,《文物》1981年9期。

参考文章

周原遗址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意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周原遗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意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7612.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