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anwen
[外文]:Man script
我国满族使用过的文字。在清代称作“清文”或者“国书”。满族原是金代女真族的后裔,女真族原有女真文。1234年金朝灭亡后,女真文仍在我国东北地区使用,直至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失传,改用蒙古文。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噶盖二人在蒙文字母基础上创制满文颁行,这就是“无圈点的老满文”。皇太极于天聪六年(1632)命达海改进这种文字,主要改变了字母写法,在字母旁边加圈加点以区别同形字的读音以及另造译写汉字音的字母。改进后的满文称“有圈点的满文”,共有40个字母,每个字母代表一个音位,同一字母在词首、词中、词尾时,写法各不相同。满文的基本笔画有:字头(uju)、字牙(a)、字圈(fuka)、字点(tongai)、 字撇(┎aka)、字尾(uncehen)等。字母没有大写和小写的区别。 自左而右上下直书。有满文篆字32种,以及花体字(多用于楹联)。清朝用满文写的文献,初期有《满文老档》、《满洲实录》和 重要档案,是研究满族社会历史和中俄关系等的珍贵资料。
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统一全国前,曾用满文翻译了大量汉文的文献,诸如《明会要》、《素书》、《三略》、《万宝全书》,甚至《武经》、《资治通鉴》、《六韬》、《孟子》、《三国志》等都有满文全译或节译本。入关后设专门翻译机构“翻书房”,又翻译了《性理精义》、《古文渊鉴》等书籍,以至《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厢记》等都有满文译本。清代历朝《实录》、《圣训》及官修要籍,各有满、蒙、汉3种文本,满文本多系自汉文本译成。此外,许多汉文书籍的满译本又被译成蒙古文。因此满文又成为沟通汉、蒙文化的桥梁,对满、汉、蒙族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促进作用。
用汉文编写学 满文的书籍有《清文启蒙》、《初学必读》等启蒙读物和《清汉对音字式》,以及《清文汇书》、《清文补汇》等字典。此外,还编辑了包括满、藏、蒙、维 、汉5种文字的大型辞书《御制五体清文鉴》和满、蒙,汉、回、托忒等文字的《西域同文志》以及《六部成语》、《公文成语》、《摺奏成语》等满、汉对译的工具书。
17世纪40年代以后,大量满族进入关内,普遍 用汉语、汉文;同时,又有大量汉族移居关外,东北地区的满族也渐用汉语、汉文。现在,除黑龙江省某些边远乡村的少数满族老人外,其他地方的满族人民一般通用汉语、汉文。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满文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7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