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干栏

[拼音]:ganlan

[外文]:pile dwelling

住宅建筑的形式之一。亦称“高栏”、“阁栏”、“擖栏”。系木、竹结构,屋顶多为“人”字形,以树皮、 茅草或陶瓦等覆盖。 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住人之所,下层多无遮栏,用作圈养家畜或置放农具。我国南方古代盛行这种建筑,《魏书》、《蛮书》、《太平寰宇记》等史籍均有记载。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木构建筑,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干栏式建筑设施。其构筑方法是先在地上打入木桩,上架横梁以承托地板,再于其上立柱、架梁、盖屋顶。在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以及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地考古发掘中,也发现过不少陶制干栏式建筑模型。现在,这种形式的建筑在我国瑶、壮、京、高山、苗、侗、水、布依、土家、傣、基诺、独龙、德昂、拉祜、布朗、景颇、佤等民族地区都还存在,东北地区一些民族中也有类似建筑。 此外,西伯利亚、 东南亚、美洲、大洋洲、非洲一些地区也有干栏式建筑。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雪佑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干栏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雪佑;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749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