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布朗族音乐

[拼音]:Bulangzu yinyue

[外文]:music of Blang nationality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打洛、西定和八达等山区,其余散居于临沧、思茅地区,人口58476人(1982年统计)。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族人多兼操傣语,通用傣文。信仰小乘佛教。其文学艺术深受傣族的影响,民歌大部分用傣语演唱,或并用两种语言,有些曲调也与傣族相通。布朗族音乐分民歌、歌舞音乐与器乐3类。

有叙事歌、爱情歌、劳动歌(盖房歌、摘棉花歌等)、风俗歌(结婚歌、迎客歌、回家歌、焰火歌、生产节令歌、丧事歌)、宗教歌、儿童歌等。按本民族传统分类法(按音乐特点分类),可分为“宰”、“拽”、“索”3类。

亦称“比矮”,意为唱歌,或指歌曲,是在布朗族中十分流行的一种传统歌调。多由 1人独唱,其句尾拖音较长,长短句并用,略具山歌风味,演唱场合较自由,其内容广泛。风俗歌、宗教歌、劳动歌、儿童歌、催眠歌都可以用宰的曲调来演唱。有的还具有吟诵性特点,无固定节拍,如“宰腊”(唱故事)、“宰陆”(迎婿歌)、“宰卡囡”(迎客歌)等;有的具有抒情歌唱性,节拍较清楚,如“宰龙奔宋”(情歌)、“宰货牙苏”(贺新房歌)等,用徵、羽两种调式。下面是宰卡囡的基本歌调:

是一种说唱性的古老歌调,曲调与宰近似,但节奏较紧凑,句尾拖音较短,多为徵调式。歌词的篇幅可长可短,短者几分钟可以唱完,长者可唱几个小时,甚至几个昼夜。布朗族举行婚礼前,全寨男女老少皆在男女家欢聚、宴饮,以拽的歌调唱结婚歌。拽不仅可以在室内演唱叙事性歌曲,也可以在野外唱爱情及其他内容的歌曲。

是布朗族旋律性较强的歌调,为青年所喜爱。索的曲调各地不同,有金迈调、曼牙调、曼夕调等,采用宫、羽、商 3种调式。曲调常由一个引句和上下句组成,引句唱固定的衬词,后两句唱正词。也有上下句结构或较自由的结构。演唱时,每段之间有音乐过门,八度下行跳进的音型,构成间奏音乐的鲜明特点。歌词多即兴编唱。主要用于表达爱情或歌唱新生活。男女青年倾诉衷情时,常采用对唱形式,由男青年用玎伴奏,旋律委婉动听,节奏轻快活泼。

布朗族的宗教歌曲主要是佛寺中和尚念经时所唱,有格赕(贝叶经)、波格赕(缅纸 )等多种,与傣族宗教歌曲基本相同。

此外,还有“森”、“同满”、催眠歌等。森是由缅甸傣族地区传入的民歌,用玎伴奏,音乐流畅动听,乐句间有间奏,多用于表达爱情。同满是形容少女美好容貌的歌。

布朗族的民间歌舞包括“宰崩”、“宰排”、“索沙塔”与“索腊砍不瑞”、“软束”等。大多在传统节日演唱,有领有和,边唱边舞,其中有的伴以打击乐。

宰崩

又名宰目,是在傣历新年时群众表达欢乐情绪的集体歌舞。表演时,男子背象脚鼓边击边唱,女子围圈边歌边舞,内容多表现男女互相赞美,采用问答形式,歌词幽默风趣。宰崩的歌舞形式各地相同,多用羽调式,但曲调因地而异。演唱形式有的以一人领唱为主,众人用衬词应答,气氛热烈。村寨之间常相互比赛,演唱中穿插武术表演。下例是以领唱为主的宰崩的旋律骨架:

宰排

是在收获棉花季节演唱的歌舞;由女人合着声演唱,男子腰系铜铃,手持木棍而舞,音乐较平稳,多用徵调式。

索沙塔与索腊砍不瑞

是过去在佛教关门节、开门节时表演的歌舞。索沙塔的内容是祝颂赕佛人家富裕吉祥;索腊砍不瑞是表示爱情的舞蹈。

软束

是傣历新年时青年与儿童拜年的歌舞。其音调与傣族歌舞依拉登相近,活泼风趣。

布朗族民歌及歌舞音乐以徵、羽、宫调式为主,少数用商调式;音乐结构多系分节歌形式,用一基本曲调演唱不同歌词时,曲调有许多细微的变化;除索具有鲜明的歌唱性外,大部分民歌均为吟诵性歌调。

器乐

布朗族的乐器和傣族基本相同。吹奏乐器有芦笙、、米箫;弹拨乐器有玎、口簧、小三弦;打击乐器有象脚鼓、铓锣、镲等。布朗族芦笙与苗族芦笙不同,用14支笙苗分两排插入木质笙斗而成,能奏八度、五度、四度等和音,曲调常在高低八度的持续音中进行。用于歌舞伴奏或独奏。是簧管乐器,从傣族传入,由铜制簧片和竹管构成,多奏布朗族民歌改编的乐曲,如《宰腊》、《赞普赖》(摘棉花歌)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力夫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布朗族音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力夫;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721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