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aizu wenxue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口 113万人(1982),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通用汉文。文学分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两大类。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民歌、叙事诗以及民间曲艺大本曲和吹吹腔等各类体裁的作品,它们构成白族文学的主体。
白族古老的神话有开辟神话、图腾神话、龙神话、本主神话和密教神话五类。代表作品有《开天辟地的传说》、《氏族的来源》、《九隆神话》、《大黑天神》等。这些神话是白族先民关于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氏族来源和各种事物的天真的解释。《开天辟地的故事》包含了创世纪的内容,叙述 、盘生两兄弟创造世界、创造人类的事迹,其情节和古老的《 》神话十分相近。《氏族的来源》,和史料相印证,说明白族先民曾以熊、虎、鸡、蛇等动物为图腾,并以这些动物为标志,分成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此类神话是原始民族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九隆神话”是感生神话,《后汉书·西南夷传》和《华阳国志》中均有记载。神话中的九隆被视为白族的祖先。南诏立国后,曾将此神话列为开国神话。在这一神话影响下,还产生了《白王的出生》、《白王开辟云南》、《白王打天下》、《果子女与段白王》等作品。“本主”崇拜,是白族人民一种普遍的原始宗教信仰。白族村寨,几乎都有本主。这种本主信仰,同鬼神信仰不同。古代白族人民认为,无论什么人,只要为人民解除过患难,或为民立过大功,都可奉为本主。凡本主,都有各自的神话故事。因此白族地区流传有大量的本主神话。本主神话所歌颂的有自然之神,也有被尊为本主的猎人、牧民、渔民、农民、长工、地方官吏、菩萨、僧人等。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的综合影响,是白族本主神话的显著特征。
居住在大理的白族人民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重大历史事件为素材,创造了许许多多地方风物传说和故事,如大理有名的风、花、雪、月四景传说等。这些传说故事,虽描写的是自然风光、地方名胜、历史人物,但它反映了白族人民独特的风俗 惯、民族心理,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作品有《望夫云》、《 石》、《蝴蝶泉》、《神奇的鸟会》、《鸡足山》、《绕山林》、《玉白菜》和《火烧松明楼》等。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中,最著名的有六八、艾玉、赵成、黄丈三的故事。这些故事自成系统。作品的内容不同,风格也不一样。这类故事,是白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属白族文学中的讽刺文学。
白族民间诗歌,可分为打歌、歌谣、长诗和对口山歌。“打歌”是音译,本义为游戏、玩耍。它是同生产、生活和风俗 惯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原始的艺术形式。
歌谣中,最古老的作品有《我们用岩羊犁地》和《行人歌》两首。前者反映人们开始驯野羊耕地的情景。《行人歌》描写的是汉武帝开凿僰道时民工们的艰辛和发自内心的不平。
近代和现代的民歌,多为“白族调”。“白族调”有比较固定的乐曲,可独唱,亦可对唱。唱时大都用三弦琴伴奏。其内容,有反映白族人民身受剥削压迫痛苦的,有歌唱劳动生产的,有倾吐爱情和反映社会风俗的。
白族民间文学中,有一种区别于白族调的长篇诗歌体──本子曲。这种本子曲,有故事,有人物。主要流传于剑川、洱源一带,著名作品有《鸿雁带书》、《鸿雁回书》、《李四维告御状》、《青姑娘》、《放鹞曲》、《黄氏女对经刚》等。剑川县还流行一种长诗体──串枝连或串珠连。《放鹞曲》就属于本子曲中的串枝连诗体。《青姑娘》则是诗、歌、舞三结合的文艺形式。由于白族调和本子曲流传非常广泛,民间又有赛诗的 俗,因此各地都涌现出大量的民间歌手。
对口山歌,是一种用汉语进行创作和对唱的民歌。主要流传于汉族和白族杂居的地区。其内容多为反映男女之间的爱情。
白族地区还广泛流行一种民间曲艺──大本曲。大本曲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它由唱词和说白构成,以唱词为主,说白为辅。大本曲的唱本,有些是根据汉族的古典小说、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改编的,有些是根据白族民间故事改编的。
白族地区有一种民间戏剧──吹吹腔。剧目有 200多种,多数是根据汉族古典小说、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白族民间故事改编的。
南诏以前,白族与汉族就有来往。此后汉文成为白族地区的通行文字。在白族知识分子中,历代都出现过用汉文写作的诗人和作家。南诏时期,南诏王室曾多次派人到中原学 汉文化,并请汉族的文人学士到南诏任职,传授汉文化,但因当时学 汉文化,主要限于南诏王室之中,故南诏时期的诗人也主要出于王室。如寻阁劝、赵叔达、杨奇鲲、段义宗等。南诏国王寻阁劝善于写诗,传世仅《星回节》一首。收入《全唐诗》。南诏清平官赵叔达亦能诗,今存《星回节避风台骠信命赋》一首。清平官杨奇鲲的诗作今仅存收入《全唐诗》的《途中》和《岩嵌绿玉诗》两首。
明代著名的诗人和作家,有李元阳、高桂枝、杨南金、杨黻、杨士云等。李元阳的诗多为山水诗,但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如《书轩言怀》等。高桂枝的诗,载于《邓川州志》的有《卫军行》、《挑河吟》等 7首。他的诗多描述明代大理地区实行戍兵屯田给人民所带来的痛苦,富于现实主义精神。杨南金著有《裨乡集》、《守土训》、《三教论》等诗文集。他的诗文侧重于揭露贪官污吏以及暴政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杨黻是明代著名诗人、画家和经学家。《明史·杨黻传》说他“读五经书皆百遍,工篆籀、好释典”,“注孝经数万言,证群书”。他擅长用僰文(即白文)写作白族民歌体的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花碑》。诗中以满腔的热情,描绘了苍山洱海的山川风物、历史掌故和白族的社会风尚。语言流畅生动,一气呵成,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全诗刻于石碑,今存大理县圣源寺。杨黻仿照白族民歌体写诗,开一代诗风。后人即将文人写的此种诗体,统称为“山花体”。杨士云也是明代著名诗人。他对文学、史学、经学、天文学都有很深的研究。今存作品有《栽秧》、《栽罢》、《见野妇挑菜》、《紫笋茶》、《旱》等。他的诗作反映民间疾苦,敢于为民代言。
清代至新 革命时期,白族中涌现出不少作家和诗人,如王崧、师范、李於阳、赵藩、周钟岳、赵式铭、张子斋、马曜、杨明、马子华等。赵藩是清朝官吏,但他同情 和民间疾苦,写下了大量诗篇,据《滇八家诗选》称:“自同治甲子起,迄民国丁卯止,存诗70余卷,不下万首千首”,但今仅存《向湖村舍诗文集》、《骈文诗钞》、《鹤巢小录》等。他的诗多属怀古、唱和之作,但亦间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赵式铭是诗人、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1804至1909年,先后创办《丽江白话报》和《永昌白话报》。1910年,与钱平阶、由云龙在昆明创办《云南日报》。1916年前后,在广州参加南社。1934年前后,参加章炳麟等创办的“苏州国学会”。1932至1942年,与周钟岳编纂《云南通志》。他的作品除语言学和历史著作外,诗文作品有《睫巢诗稿》、《希夷微室诗钞》、《睫巢文稿》、《行年七十自述》等。马曜是新 主义时期的诗人和历史学家。14岁开始写诗。著有《茈湖精舍诗初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写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抨击时政和歌颂 运动的诗。
我国成立后,白族新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戏剧家杨明、散文作家马子华、小说家杨苏及诗人晓雪、张长等,写了不少反映云南各民族生活的作品,张文勋在我国古代文论研究和白族文学史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维威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族文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维威;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7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