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吕思勉(1884~1957)

[拼音]:Lü Simian

我国历史学家。字诚之。1884年2月27日(光绪甲申二月初一)生于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今常州市)。从小入塾。十二岁时,因家贫无力延师,由其父母授以史部著作。十五岁,考入阳湖县学。十六岁,自学古史典籍,以求系统了解古代政治历史和 。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科学校、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北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任教,并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教授,后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41年,上海租界沦陷,光华大学迁川,乃携眷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一级教授、上海历史学会理事、江苏省 。

吕思勉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坚持不懈地涉猎古文献,又广泛阅读新出报刊和从西方引进的新文化、新思想和研究方法。他著述宏富,主要有:《白话本国史》(1923)、《吕著我国通史》(1940、1945)、《先秦史》(1942)、《秦汉史》(1947)、《两晋南北朝史》(1948)、《隋唐五代史》(1957)、《历史研究法》(1945)、《史学四种》、《我国民族史》(1934)、《经子解题》(1926)、《先秦学术概论》(1933)、《理学纲要》(1931)、《宋代文学》(1931)、《我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其中《白话本国史》强调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按照历史顺序,分别叙述每个王朝与周围少数民族的关系,为通史写作开辟了新路。《吕著我国通史》上册分门别类、系统论述社会经济、 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册分章按历史顺序叙述政治历史变革,其中婚姻、族制、阶级、财产、衣食住行等题,都是过去史书缺乏系统记载的。他所著先秦、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四部断代史,共三百余万字。每书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兴亡盛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设施的成败得失,以及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采用新的纪事本末体;后半部是社会经济、文化史,分社会经济、 、民族疆域、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采用新的叙述典章制度的体例。这四部书对先秦到隋唐五代的历史研究有疏导开拓之功。其他涉及民族史、思想史、文化史、制度史,以及史学方法方面的著作,也各具有特色。

吕思勉对经学、文字学、文学亦有独到见解。他治学严肃,作风踏实,为人诚朴,谦虚谨慎。晚年想通读《道藏》,研究道教思想,为后人开辟途径,惜未如愿,于1957年10月9日逝世于上海。

吕思勉已刊、未刊论著,80年代末计划汇编成《吕思勉论学集》。他的全部著作,包括各种断代史、通史、专史等,已汇编成《吕思勉史学论著》。另有《诚之诗稿》问世。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英勋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吕思勉(1884~1957)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英勋;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6943.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