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ongxiboliya Nanbu Jinhai Diqu ZaoqiTieqiShidai wenhua
公元前第1千年中期至公元第1千年前半叶分布于黑龙江中游左岸和下游、乌苏里江以东沿海地区的一系列文化。这些文化的遗存自19世纪后期以来屡有发现,但直到 20世纪60年代才确知应属早期铁器时代。经苏联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等人研究,已确定4种文化:大致在黑龙江中下游相继有乌里尔文化、波尔采文化;在乌苏里江迤东先后有锡杰米文化、夹皮沟文化。
乌里尔文化分布于自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至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的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因黑龙江中游乌里尔岛遗址的发掘而得名。居址常建在河湖岸边,每个村落约有20~50座长方形半地穴式居址,一般面积为50~80平方米,较大的达 200平方米。内部有纵横的柱列,可能分成小间。陶器中最有特色的是外表磨光并施红彩的窄颈小底圆腹壶,此外还有罐、碗等。流行泥条堆纹、珍珠纹、各种划纹和印纹。发现有陶纺轮及边缘磨平用以加工毛皮的陶片。石器有斧、锛、刀(镰?)、锄、磨棒、磨盘、矛、镞、网坠等。金属制品所见极少,有小铁刀、掘土铁锛、青铜小饰物。工具组合和发现的马骨等表明,农业和家畜饲养业日渐重要,渔猎仍起很大作用。
波尔采文化分布于黑龙江中下游及乌苏里江以东沿海地区,晚于乌里尔文化。得名于距库克列沃村4公里的波尔采遗址。村落仍建在河湖岸边,有的密集成群,如库克列沃村附近就发现约20个遗址,可能是同一部落的各氏族居住地。每个村落一般有30~40座半地穴式长方形住房,多数由顶部出入,其余的有门道。陶器制作进一步发展,一座房子中出土的器皿多达 200件,有的高达1米。器类较乌里尔文化增多,以喇叭口球腹壶、侈口有肩大罐、宽沿小碗为特征。纹饰以小碗上的手指印纹最富特色,也流行各种堆纹、划纹和印纹。铁已成为工具和武器等的主要原料,发现有铸造和锻造的镞、矛、刀、短剑、甲片、锛、钩、锥、针、带扣等,亦见有少量青铜饰物。石器数量已不多。农业成为主要生计,在波尔采1号地点发掘的10座房子中,即有8座出土黍粒。黍米食物已归同一房子的一个或几个家庭储藏。居民兼营渔猎,发现有陶制的桦皮艇模型。推测当有家畜饲养业。大量的陶纺轮表明纺织业有广泛发展。根据某些房子中金属品、软玉饰物和陶器特别多的现象,推知社会内部已开始贫富分化。这类文化遗存在我国黑龙江省东部也有发现。当属我国文献中的古挹娄的遗存。
锡杰米文化分布于南至波西耶特湾、东至奥莉加港的沿海地带,绥芬河和麦河流域的内陆地区也有发现。年代大体上与乌里尔文化相当。得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附近锡杰米河河口发掘的遗址。早期研究者称为“贝丘文化”,又有人因最早的发掘者是М.И.扬科夫斯基而定名为扬科夫斯基文化。村落由密集的长方形半地穴式房子构成。房子面积一般为 50~200平方米,内有平行柱列,往往不止有1个灶,可能每座房子住一群亲缘关系密切的父系家庭。遗址中有大量石磨棒和石磨盘,推测农业已在经济中占首要地位。海参崴附近的砂碛半岛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87%为家畜,其中猪骨占半数以上,其次是狗,并有牛。有适于猎捕大型海鱼、海兽而可以回收的石鱼标头、海 鱼钩。大量采捕海生软体动物,食余的贝壳堆积成贝丘。铁器少见,铸造的方銎锛的形制与我国东北地区战国遗址所出者相同。板岩磨制石器发达,有明显仿金属器的短剑、矛、石刀等。压剥技术已消失。骨器很流行。陶器有高颈球腹壶、筒形罐、碗和豆。碗有椭圆形的,类似我国古代的耳杯。壶、碗、豆器表常磨光施红衣,或于红衣上再施黑色几何纹。
夹皮沟文化主要发现于兴凯湖地区和绥芬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得名于乌苏里斯克(双城子)附近夹皮沟河谷发掘的遗址。因夹皮沟后改名为克罗乌诺夫卡河,故又称克罗乌诺夫卡文化。在夹皮沟遗址中,其文化层压在锡杰米文化层之上;在纳霍德卡城附近的布洛奇卡岗遗址中则压在波尔采文化层之下。这两处地层关系表明了 3个文化的前后年代序列。夹皮沟文化的长方形半地穴式居址有门道,有的沿墙用石板砌成曲尺形的火炕烟道。陶器以素面的高圈足豆及带圆柱状耳的筒形罐具有特色,炊器有甑。仍使用石器,有形体厚重、横截面近方形、肩柄明显的“夹皮沟型石斧”。铁器则有片状的锛、有铤小刀等。发现带耳铜锅的残片、青铜铸造场遗迹和锡锭,证明当地能铸造青铜器。出土的石磨棒说明居民可能已从事农业,已知畜养猪和牛。同类遗址在我国绥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及 半岛东北部也有发现。当属我国文献中的古沃沮的遗存,年代相当于战国至汉代。
年代与文化关系根据目前我国的考古研究,铁器在我国东北的出现不早于战国时代。因此,以上几种考古文化的年代范围,应相当于我国历史纪年的东周到汉代。波尔采1号地点的放射性碳素断代数据之一为前980±80年,属夹皮沟文化的谢米皮亚特谷遗址的测定年代为距今2930±80年,都明显偏早。苏联研究者暂取波尔采文化已经测定的几个年代数据的平均值,作为乌里尔文化的下限,把乌里尔文化定为前第2千年末至前8或前7世纪,而把波尔采文化暂定为前7~公元 4世纪。对锡杰米文化的年代也没有一致见解,上限多定为前第2千年末,下限则有前4世纪、前2世纪等不同说法。这些文化的断代直接牵涉到它们与相邻文化的关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据目前材料看,乌里尔文化和锡杰米文化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波尔采文化可能从乌里尔文化发展而来。但乌里尔文化、锡杰米文化、夹皮沟文化的起源以及波尔采文化与后来靺鞨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高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东西伯利亚南部近海地区早期铁器时代文化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高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6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