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周扬(1908~1989)

[拼音]:Zhou Yang

现代文艺理论家、革命文艺运动和主义文艺事业的领导者之一。原名周起应。湖南益阳人。中学时,即受到“五四”精神的影响。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在上海先后就读于国民大学、大夏大学。在大学时期,开始接受 主义思想,并发表介绍外国进步文学的文章。大学毕业后,曾一度到日本留学。

1931年周扬从日本回国,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次年转入我国左翼作家联盟,主编过左联机关刊物《文学月报》,担任过左联党团叔记,并负责我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和 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在文艺大众化的讨论中,以及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中,发表过《关于文学大众化》和《到底是谁不要真理,不要文艺?》等有影响的文章。他介绍高尔基和苏联文学,其中《关于“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是第一篇比较系统地向我国读者介绍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论文。他编了《高尔基创作四十年纪念论文集》,翻译了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上部)及苏联、美国的一些进步作品。他写了介绍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著名论著和论述典型、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等理论问题的文章。这些工作,对于纠正初期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的简单化谬误,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起了积极的作用。周扬作为白区的左翼文艺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保存和发展了文艺的革命力量。1935年8月, 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织国防 和抗日联军。根据新的形势,他与其他革命同志一起,提出了“国防文学”(见“两个口号”的论争)的口号,并先后发表《关于国防文学》、《现阶段的文学》等文章,阐述关于“国防文学”的主张,积极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爆发后,周扬于1937年秋到延安,先后担任过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文艺界抗敌协会主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等职务。1942年以前,他写的《一个伟大的 主义现实主义者的路》和《精神界之战士》,对鲁迅思想发展,鲁迅早期的思想和文学观,作了阐述。同时还参与了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写了有关的文章。他翻译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译名《生活与美学》)一书,并写了介绍作者的序言,是我国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思想的第一人。1942年他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后积极贯彻执行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见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主编了《 主义与文艺》一书,系统地集录了 、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普列汉诺夫、高尔基、鲁迅等关于一些重要文艺问题的论述,并写了长篇前言,比较全面地阐释了 主义文艺理论和 的文艺思想。他校订了后来集为《 、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一书的全部译文。在批判王实味的思想斗争中,发表了长篇论文《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此时写的《论 的创作》,最先推荐和高度评价了具有我国作风、我国气派的 的创作。经过整风,纠正了他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领导时“关门提高”的偏差,亲自领导师生开展新秧歌创作演出,推动了延安的新秧歌运动。他所写的《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对于当时的秧歌运动,进行了总结。1949年7月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前夕,他主持了大型的《我国人民文艺丛书》的编选工作,汇集了解放区的创作成果,显示了新的文艺方针的正确和蓬勃的生命力。他同郭生、茅盾等共同负责筹备了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他在会上作的题为《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报告,从“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的历史进程说明解放区文艺的成就和意义,并从理论上对它的历史经验作了基本总结;不但将这种新的人民文艺介绍给全国以至于世界的读者,同时也为新我国的主义文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我国成立以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我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任、我国作家协会副主任。1956年参加我国 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 代表,第一、二、三、四届我国人民 会议常务委员。他是党在文化宣传方面的领导人之一,发表了不少带指导性或总结性的文章。他从1961年开始,组织领导了全国高等院校文科教材(200余种)的编写工作;这是我国自己编写的,具有我国特点的第一套比较完整的主义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在文艺领域里,无论在理论探讨上还是组织领导工作中,他对于建设、繁荣主义文艺,更是起了重大的作用。他继续宣传 的文艺思想,倡导建立我国化的 主义美学体系,从理论上总结我国革命文学的经验教训。这些努力和探索,都是有益的。受到历史条件和主观认识的限制,在建国以后的若干次文艺思想斗争和文艺运动中,他也贯彻执行了一些“左”的方针政策,在理论上主张过文艺创作要直接为政策服务等观点,对于文艺创作的发展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贯彻,都产生了一些危害。

“革命”刚开始,周扬即被“批判”,受迫害长达10年之久。1978年恢复工作,先后担任我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和该院研究生院院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中宣部副部长、顾问,我国文联副主任、主任,我国作家协会副主任,在中央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 ,在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近几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指导下,他为在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拨乱反正,做了大量工作。1979年在纪念 60周年时,发表了长篇论文《三个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同年底,在我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继往开来,繁荣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的报告;1980年纪念我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50周年,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100周年,1982年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问世40周年,1983年纪念 逝世100周年等活动中,也分别就革命文艺运动和 主义理论问题作了报告。他在历史新时期的这些组织领导工作和理论活动,贯穿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本精神。他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过去,以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为鉴,主动为过去工作中的错误承担责任,珍惜文艺界的团结;还再三强调创作自由对于发展主义文艺的重要性。他注重现实问题,关心世界新潮流,着眼于对未来的开拓,保护新生力量。他的工作在文艺界理论界都产生了较大的积极的思想影响。

作为职业革命家和 主义文艺理论家,从30年代开始,半个世纪以来(除“革命”十年以外),他一直负责文化文艺方面的领导工作。党的文艺的方针政策,常常由他去付诸实施;党和领袖关于文艺的理论主张、策略思想及具体措施中的某些错误,也往往由他去推行。他坚持宣传 主义、 的文艺思想,为丰富和发展 主义文艺理论,为建设无产阶级文艺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从1929至1984年的主要理论著述,已编成5卷本《周扬文集》,于1984年底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旖怡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周扬(1908~1989)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旖怡;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6548.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