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伯恩施坦,E.

[拼音]:Bo'en an

[外文]:Eduard Bernstein (1850~1932)

德国社会 d人、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主要代表。1850年1月6日生于柏林一个火车司机之家。早年受到各种主义思潮的影响。1872年加入德国社会 工党(爱森纳赫派)。1881~1890年主编德国社会 党机关报《社会 d人报》。1891年后为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的撰稿人。1896年10月~1898年6月,以《主义问题》为总标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指责 主义有空想成分,认为 主义关于资本必然崩溃的理论已经过时。1899年发表《主义的前提和社会 党的任务》一书,全面阐述了修正主义观点。从1902年起多次当选为德国国会议员。1918年一度出任 部长助理。1932年12月18日病逝于柏林。他的著作还有《德意志帝国的产生和最初的活动时期的历史》、《什么是主义》等。

伯恩施坦歪曲K. 关于用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观点,认为这是 用G.W.F.黑格尔的辩证方法研究政治学得出的与法国空想主义者 L.-A.布朗基相同的结论。他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 ,是妨碍对事物合理观察的圈套。他否定科学主义实现的可能性,认为主义不过是一种伦理的思想。他认为近代工业劳动者是由不同职业、要求和收入的人们构成的混合体,他们和资产阶级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因此工业劳动者渴望主义的说法,与其说是确定的事实,不如说是假定的事实。他认为, 是妥协的大学,资本可以通过 的道路转变为主义。无产阶级是一种粗野的行动,是无谓的生存牺牲,无产阶级属于较低文化,是一种“倒退或政治的隔世遗传”。主张阶级斗争应采取文明的形式,提出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运动就是一切”的口号。

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思想同 主义尖锐对立,曾受到В.И.列宁和其他 主义者的批判,但却得到第二国际各国党多数领袖的支持,在欧美许多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成为当代 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光耀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伯恩施坦,E.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光耀;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631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