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ao Xie
近代文学家。字梅伯,号复庄,又自署野桥、东海生。浙江镇海人。道光十四年(1834)中举,此后多次入京会试不第,长年奔走在苏州、杭州、宁波一带,“作文写画藉以自给”(董沛《姚复庄先生墓表》),清苦困顿。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国侵略军侵入镇海、宁波等地,他过了一段难民生活。
姚燮博学多才,读书“自经传子史至传奇小说,以旁逮乎道藏空门者言,靡不览观”(徐时栋《姚梅伯传》),文学上也有多方面成就。他是甬东著名诗人之一,对当时民族矛盾、社会矛盾都有深切感受,但仕途蹭蹬,怀抱不伸,因而心中积郁皆发之于诗文。今存诗至道光二十六年止,共3400余首,具有较充实的现实内容。他从早年起便陆续写下不少反映人民困苦和统治阶级残酷压榨的诗篇,如《谁家七岁儿》、《卖菜妇》、《罾妇行》等,其中展示出人民被迫铤而走险的严重危机:“旅舶守关停市易,贫渔掠海抗官僚。”(《岁暮四章》) 战争时,他身处浙东前线,除歌咏抗敌英烈、指斥清军 外,突出描写了英军入侵给各阶层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惊风行》、《哀东津》、《北村妇》、《杭州商》等。而《太守门》等,则揭露了侵略军奸狡横虐的面目。此外他还有一些故事诗,如《双鸩篇》、《辽女辞》等,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至于抒发穷困落拓之感,描状所历山水,则是集中常见的主题。他曾说“生平览山水,不遗纤琐端”, 战争后游四明山写下的约60首诗,热情地歌颂了祖国壮丽山河。
姚燮自言其诗是“自寄其性情”(《复庄诗问总目自跋》)。艺术上要求“因其独到心,著为独道辞”(《读书观海卫回龙庵览景兴怀》)。所以他的诗有追求独得、独创的努力。一般说来,乐府体叙事诗平易质朴,歌行清丽流宕,五言古诗遣词造语多峭劲生新,总的风貌则是“气骨雄健,思力沉著”,“情韵婉转”(张际亮语)。
姚燮又是著名的骈文家,曾选辑《皇朝骈文类苑》,他认为骈体文自唐以后,“非排比平通,墨守制诰之体,即敷衍卑陋,规公牍之辞”(《与 伯明府书》),所以取法汉魏六朝。他的骈文能得汉魏的气势,六朝的情韵,句法也不拘于四六,偶句长短不一,错落相间,既富变化,又利于自由挥洒,能于整饰流丽中见真情实感。如《陈桐屋明经春明集序》、《扬州寄汤海秋郎中书》等。
姚燮又工词。他承袭常州词派词论,主“意内言外”,重视词有真切内容。他的词都是涉世寄感之作。虽题材不够广阔,却是真实的感受。艺术上则不事雕琢,趋向自然。他又精绘事,能作人物花鸟,平生画梅最多。他又是戏曲研究家。《今乐考证》是他的重要曲录著述,载录宋元以来杂剧、传奇作品2000余种名目,以及道光、咸丰年间流行的一部分地方戏曲目。还有《今乐府选》,选录 400余种作品。自撰有《梅沁雪传奇》、《退红衫传奇》,后者谱于京师,“优伶争演 之,名重一时”(阮亨语)。
姚燮今传有《大梅山馆集》,包括《复庄诗问》34卷,《复庄骈俪文榷》及其二编共16卷,《疏影楼词》5卷,分别为道光至咸丰年间刊刻。集外诗又有《红桥舫歌四十六首》(载《蛟川诗系续编》)、《西沪棹歌一百二十首》(载《象山县志》),《疏影楼词续》有传抄本。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鹤骞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姚燮(1805~1864)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鹤骞;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6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