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uanzhou Zongjiao Shike
[外文]:Religious Stone Inscriptions and Carvings at Quanzhou
福建省泉州市保存的宋、元时期各种宗教石刻文物。宋、元时期泉州是我国对外交通贸易的重要海港枢纽。曾有大量外国人士留居或来往于此。他们信奉 教、景教(古 教聂斯脱利教派)、印度婆罗门教、佛教、摩尼教等,并在泉州设寺,拥有大量 ,并遗留下重要遗物,其中包括 的墓碑、墓顶石、石墓雕饰、宗教建筑石雕以及造像等。
教石刻主要有墓碑、墓顶石、石墓以及礼拜寺遗址中的壁龛石刻。墓碑发现较多,分竖碑与横碑两种。竖碑为长方形,一般高0.4~0.9米,宽0.2~0.6米,顶部为双重弧线形成的尖拱;横碑亦为长方形,高0.5米以上,宽 0.6米以上,上、下边缘饰有带状纹,下有莲座。碑阳刻写阿拉伯文碑文,少数在碑阴刻有汉字。碑文简单,一般先述死者姓名,后记回历卒年。墓顶石多为长方条石,一般长1.5米左右,侧面刻阿拉伯文字。石墓用整块花岗石刻成,平面呈长方形,下设须弥式基座,墓顶呈阶梯状内收,多者可达 5层,最上一层为尖拱形顶石,前面雕有云、月图案,顶下一层的侧面阴刻阿拉伯文墓铭(亦称挡垛石刻)。其中泉州东郊的“圣墓”尤为著名,据传是 门徒三贤沙仕谒、四贤我高仕的墓葬,墓后石廊中有历代名碑 5通,其中一通为阿拉伯文的“重修圣墓碑”,刊于回历 722年,即元至治二年(1322)。壁龛石刻多嵌于礼拜寺石墙上的尖拱形壁龛内,用古阿拉伯文刻写《 》经句,如泉州清净寺西侧的奉天坛遗址,即保存了大量壁龛石刻。另外清净寺内还保存了古阿拉伯文的石碑,也是重要的宋元石刻。
现存的古 教石刻有墓碑和墓顶石等。墓碑形制与 的墓碑相似,但铭文用叙利亚文刻写,并且在碑额中刻有十字架。十字架以云朵或莲花承托,有些碑还在十字架两侧雕有带翼天使。墓顶石亦为尖拱状,上面雕有莲花所托十字架。
印度教石刻中主要保存了建筑物上的浮雕,如石柱头雕饰、石造像等。最著名的是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后廊上的 2根青石柱,为元代遗物。石柱平面呈十六边形,但柱顶、柱中、柱脚三部分为四边形。在四边形柱面上刻有印度、锡兰等地流传的神话故事图案。开元寺中,还有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建造的两座婆罗门教式方形石塔。此外,1934年,泉州南门还曾出土高达1.15米的毗湿奴神石像。
佛教石刻以造像与经幢为主,如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的泉州金井西资寺中的 3尊大石立像,中央如来佛高达 4.5米。晋江南天裸寺有依崖雕刻的弥陀、观音、大势至 3尊造像,各高6米,宽约3米,建于南宋嘉定时。此外,清源山等地还有宋、元时期的佛教造像。泉州南安县桃源宫内存有北宋天圣三年(1025)建的石雕陀罗尼经幢,高约 7米,八角七层,上刻《尊胜陀罗尼经咒》及佛像、飞天等。泉州通天宫内也有与之相似的一座宋代十三层经幢。
在泉州清源山老君岩,保存有一座露天太上老君造像。高 5.1米,宽7.3米,厚7.2米,由整块天然岩石雕成,是难得的宋代道教石刻。
在泉州晋江县万山峰保存一尊摩尼教浮雕造像,建于元至元五年(1339)。造像高1.52米,宽0.83米,散发披肩,背后毫光四射,世称“摩尼光佛”,是我国仅存的摩尼教石像雕刻。
泉州宗教石刻的收集保护始于 时期。当时拆除泉州城墙,许多埋入城基的石刻重新出土,吴文良等学者曾大力搜集保存。我国建立后,吴文良将所藏宗教石刻 147件捐献国家,并编写了《泉州宗教石刻》一书。近年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进一步搜集整理宗教石刻。现在泉州宗教石刻除寺院和名胜地保管者外,均移存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保护。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乔弈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泉州宗教石刻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乔弈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6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