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客话本字

[拼音]:Kehua Benzi

[外文]:Etymoloɡical Notes on the Hakka Dialects

清 证客家方言本字的著作,光绪乙巳(1905)孟夏月序,光绪丁未(1907)冬刊。作者杨恭桓,字穆吾,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生卒年代不详,研究方言和音韵。他的著作还有《韵学汇要》一书(未刊)。《客话本字》正文包括5篇:《客话双字》、《客话叠字》、《客话单字》、《客话补遗》、《客话源流多本中原音韵考》。全书收“多向所疑土谈有音无字者,共一千四百余字”,包括单音字、双音字和多音字。每条先列所谓本字,后引用古籍以作考证,旨在说明客话字汇“皆有所本”。如“癗,音垒,皮起也。今谓皮肤发红曰癗子”。本字反切如与今方言不合,则“取土谈共读字以音之或切之,先用切,后用土音”。如剧字本奇逆切,今改惊入声,以与土谈相符合。每字之音义只取与土谈相合者,其他与土谈无关者,概不引录。编排次序仿照《康熙字典》。正文之后一篇《客话源流多本中原音韵考》对客家人和客家话的源流有所考证。作者认为“欲辨土谈,须明反切,欲明反切,须识字母清浊”。所以,这本书另有几篇附录,讨论反切和字母、清浊等,即《反切详论》、《切字双音六十四字捷诀》、《三十六字母清浊位》、《字母分别》、《更正客话平仄清浊误读字》、《俗相沿误用字》、《字画辨正》。《客话本字》对于了解清代嘉应客家方言词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可供考证客家方言本字的参考,如“癯,音渠,瘦也。今人谓瘦曰癯瘦,正合。亦作臞”。今按,癯,《集韵》:“权俱切。《说文》‘少肉’也。”音义皆合。但间有牵强附会处。如“蓬松:蓬字俗呼盆上声,蓬盆乃一声之转”。作者认为“嶉p‘un松”中的[嶉p‘un]本字是“蓬”。但是在今客家方言中“蓬”读〔扄p‘u嬜〕,跟〔嶉p‘un〕不同。“蓬松”应当作“粉松”,形容象粉一样松。今客家方言“粉”读[嶉p‘un]。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同甫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客话本字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同甫;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6074.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