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锡克

[拼音]:Xike

[外文]:Sikh

印度旁遮普地区的政教合一组织及其教派的统称。“锡克”一词是印地语的音译,源于梵语 Siksati,意为信徒。15世纪末兴起于旁遮普,创始人为商人出身的那纳克(1469~ 1538)。锡克教在印度历史上曾作为印度人民反抗莫卧儿封建王朝、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思想武器和组织形式。阿姆利则为其圣城,城中的金庙为其圣地。

早期锡克教

锡克教由印度教虔诚派发展而来,并受到 教苏非派的影响。早期锡克教主张绝对的一神论;反对偶象崇拜、繁琐的教规和仪式以及种姓差别禁止歧视女人;鼓吹非 行动;宣扬人人平等;号召印度 与 联合起来。早期锡克教反映新兴城市商人、 者和手工业者的利益和要求。

莫卧儿时期

从那纳克起,锡克教共有10代祖师(古鲁)。第4代祖师拉姆·达斯为使阿姆利则城成为锡克教的圣城奠定了基础。第 5代祖师阿詹实行“代理人”制度(曼桑德),向 征收捐献作为教团财政收入,并组成类似 的组织。他还编纂锡克教主要圣典《阿迪·格兰特》。这时期锡克教内部发生重大变化,大批贾特人(属农业种姓)加入锡克教,成为锡克教士兵、骑士、火 ,有助于锡克教向军事化的转变,为锡克教人反抗莫卧儿王朝的 提供了力量源泉。同时削弱了商人、 者的影响,使锡克教成为旁遮普农民起义的旗帜。在第 6代祖师哈尔哥宾德领导下建立了骑兵部队,锡克教发展成为武装组织。他在阿姆利则城建立锡克教金庙阿卡尔·塔克特(意为长久的宝库),作为宗教和政治活动中心。从17世纪开始,锡克 与莫卧儿王朝的矛盾逐渐尖锐起来。

17世纪后半期是锡克教发展的关键时期,第10代祖师哥宾德·辛格对锡克教进行一系列改革,清洗了主张与莫卧儿王朝妥协的商人和 者。他严厉批评前几任祖师的“非 ”教义,使锡克教带有更浓厚的军事神权色彩。1699年,他宣布锡克教完全脱离印度教,成立独立的军事组织“卡尔沙”;废除祖师制;成立锡克教较高权力机构──代表大会,把祖师手中的政教权力移交给锡克教公社。他规定锡克 必须身佩五K标志:蓄长须发,扎包头巾,身佩短剑,穿短裤,戴铁镯。他将锡克教军队领导权交班达·辛格·巴哈杜尔。班达·辛格领导的旁遮普锡克 进行了多次反抗印度教封建主和莫卧儿王朝的斗争,建立了第一锡克国家(1708~1715)。1761年第3次帕尼巴特战役后,锡克人消灭了侵入旁遮普的阿富汗军。1765年,锡克教军事领袖会议宣布旁遮普独立,建立了第二锡克国家(1765~1779),并将锡克 组成由酋长领导的12个“米斯尔”(即战士社团)。锡克教组织逐渐发展为神权联盟的封建组织,成为旁遮地区的实际统治者。

殖民统治时期

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期,兰季特·辛格反击阿富汗统治者扎曼·沙侵略旁遮普的战争取得胜利,成为锡克教联军的总指挥和英雄,1801年加冕为旁遮普大君。他实行深得民心的改革:没收封建主的土地归国有,对广大贾特农民采取保护政策,使其上升为自耕农,依靠他们提供的兵源和财源,组织成以新式步兵和炮兵为主力的强大军队;统一旁遮普,取代了“米斯尔”联盟的旧锡克国家,建立了有 因素的、独立的锡克教军事王国──第三锡克国家(1780~1839),成为19世纪印度各族人民反抗英国东印度公司殖民侵略的三大政治军事力量之一。

19世纪中叶,锡克教国家外受英国进攻,内受争夺王位和地方割据的困扰。锡克军下级军官和士兵发动起义,杀死腐朽的将领, 转入卡尔萨军人组成的五人代表会。在两次英锡战争中,锡克教军队均战败。旁遮普为英国吞并(见英国征服印度的战争。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锡克 效忠于英国。

20世纪初锡克教中出现辛格大会运动,争取锡克人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独立。1919年的阿姆利则惨案促使锡克群众转而参加甘地领导的“非 不合作”运动。

1925年,代表锡克人政治要求的阿卡利党取得了对金庙的控制权。它在整个印度民族运动时期与国大党合作反英,但以锡克人在独立后的印度要拥有一种特殊地位为条件。

独立以后

印度独立后,国大 未遵守按语言分邦的原则,旁遮普成为印度 与锡克 的“混合邦”。于是阿卡利党发动了旁遮普语言邦运动。1966年国大党 决定将旁遮普划分为以锡克人占多数(55%)的旁遮普邦和以印度 为主的哈里亚纳邦。1967年阿卡利党成为旁遮普邦的执 *党。

由于中央 限制该邦的工业发展,使广大锡克人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锡克人与印度中央 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纷纷要求成立旁遮普自治邦。阿卡利党掀起“卡利斯坦”运动,要求成立锡克人国家,为争取更彻底的民族自治权而斗争。印度中央 对此进行严厉 ,双方矛盾激化,导致1984年10月31日I.甘地被锡克 刺杀身死。锡克教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全面解决。

现有 900万人,大部分居住在旁遮普邦。还有一些 定居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最隆重的节日是拜萨哈节。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英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锡克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英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598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