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内战是1921年12月6日签署英爱条约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冲突。反对条约的人反对保留英国和爱尔兰之间的联系,而北爱尔兰的6个县不属于爱尔兰的自由邦。内战的死伤人数比以前的英爱战争还大,给爱尔兰社会留下了深深的裂痕。对爱尔兰政治的影响依然明显。
战争背景。
英爱条约的签字
英爱条约产生于爱尔兰的分离主义者和英国之间的英爱战争。条约规定设立自治的爱尔兰国家,控制爱尔兰的大部分人口和土地,拥有自己的军队和警察。但是,这个国家规定了像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那样,是英国帝国的自治领,英国的君主作为国家元首,不是很多民族主义者推荐的独立的共和国。条约还规定了新爱尔兰议会成员必须宣读以下“忠诚誓言”。
这个誓言引起了很多爱尔兰共和派的强烈反对。条约下新的国家不是被称为共和国,而是“自由邦”,只包含爱尔兰西部和南部的26个郡。剩下的6个县作为北爱尔兰留在联合王国国内。
另外,一些战略港口仍然被皇家海军占领。尽管如此,率领爱尔兰谈判团的共和党领导人迈克尔·科林斯建议条约“不给予所有民族渴望、追求的最根本的自由,实现自由”。之后的事件最终证明了他是正确的,自由邦后来变成了独立的共和国。但是,1922年反条约斗士们相信条约不会导致爱尔兰完全独立。
民族主义运动的分裂
条约问题上的分裂非常个人化。双方领导人在独立战争中曾是好友和同志,更为他们丧生的意见不和所折磨。迈克尔・科林斯因为知道英国人不会在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让步,所以认为让科林斯承担了接受妥协方案的谴责。
于是当德巴雷拉拒绝全权代表和大卫・罗琳・乔治和温斯顿・丘吉尔的协定时,科林斯深深地感到被背叛了。对于德巴雷拉来说,科林斯和亚瑟·格里菲斯不征求爱尔兰内阁的意见就签署了条约,这让他很生气。
爱尔兰国会于1922年1月7日以64票对57票勉强通过了英爱条约。条约被批准后,以迈克尔·科林斯和亚瑟·格里菲斯为首的“临时”成立,将权力从英国转移到爱尔兰的自由邦。
由于条约得到批准,埃蒙德•瓦雷拉辞去共和国总统职务,率领反对条约的新芬党派离开了国会。他主张国会挑战承认条约的权力,那个成员违反了对爱尔兰共和国的誓言。
德巴雷拉在那之后,改善了妥协方案,尝试让新爱尔兰的自由邦和英联邦保持“外部联系”,而不是那个成员。更严重的是,爱尔兰共和军的大部分军官都反对条约,1922年3月的军队会议上,爱尔兰国会拒绝承认接受条约的权利。反条约共和军成立了他们自己的“军队执行会”,承认是那个国家的真正。
但是,双方都想避开内战。科林斯设立了“军队再统一委员会”,重新统一了共和党,与德巴雷拉的反条约政治追随者缔结了选举协定,计划在1922年自由邦的第一次总统选举中进行选举,之后成立了联合。
他也同意了新国家的共和式(对英国的君主一言不发),试图和反条约共和党的领导人妥协。共和党的领导人像廉姆・林奇那样准备接受妥协。
但是,共和派因违反条约条文被英国否决,英国方面威胁只要条约没有完全实施,就会对自由邦实施贸易封锁。科林斯勉强同意了。这完全破坏了与反对条约的派系的选举协定,双方在1922年6月18日的爱尔兰总统选举中作为敌对党派参加竞选,双方自称新芬党。赞成条约的塞芬党以239193票对1333864票战胜了反条约的塞芬党。另外,247226人投票给其他党派,这些党派支持条约。
总统选举显示,爱尔兰的选民支持条约和爱尔兰的自由邦的设立,新芬党不能代表全体人民。但是,德巴雷拉和他的政治尾巴继续反对许多共和党和条约。他引用了德巴雷拉的话,“很多人都没有犯错的权利”。
同时在迈克尔・科林斯和亚瑟・格里菲斯的指导下,按照条约成立了临时,设立了爱尔兰的自由邦,设立了爱尔兰国民军和新的警察部队代替爱尔兰共和军。但是,由于当初设想新的军队以共和军为核心设立,反条约共和军部队被允许继承英国的军营接受武器。实际上,这意味着直到1922年夏天,自由邦的临时只控制了像都柏林和兰福特这样的共和党团体支持条约的地区。
战斗最终在临时向全国扩展,在装备良好、不想妥协的反条约共和党中试图维护自己的权威时爆发,尤其是对都柏林某个强硬团体来说。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爱尔兰内战介绍(介绍,分裂)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