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苏剧

[拼音]:suju

戏曲剧种。由南词、花鼓滩簧、昆曲合流而成。苏剧的前身是苏滩,原名对白南词,俗称“打山头”,是一种五、七人围坐一桌,分任生、旦、净、丑等脚色,自拉自唱的清唱形式。唱的都是代言体的戏文,有对白、唱词,而无说唱人的宣叙,与一般说唱曲艺不同。它的传统剧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根据昆剧改编,对白大都与昆剧相同,其唱词则把昆剧的长短句改为七字句,尽量使之通俗化,如《花魁记》、《牡丹亭》、《白兔记》等。另一部分则由花鼓滩簧改作和仿作,多属一旦一丑的对子戏,如《卖橄榄》、《荡湖船》、《马 》等。演出中有时也穿插一人独唱的小曲、二人对口讲唱的滑稽段子和一人单唱的段子(艺人称之为“赋”),以能及时编唱时事新闻而风行一时。

对白南词作为一种清唱艺术,至少在清乾隆年间已盛行于江浙一带,并在江西、福建等许多地方流传。1912年才出现简单的化妆表演作为清唱时的加演节目。苏州和上海当时都曾有人尝试把它发展成为戏曲剧种,因种种条件限制没有成功。1941年朱国梁在上海创建“国风新型苏剧团”,吸收昆剧演员王传淞、周传瑛参加,共有7个演员,1个乐师。他们采取苏剧、昆剧混合演出的方式,流动于苏南浙北的农村,在草台、茶馆、庙宇、院落中演唱,终因社会动荡而濒于消亡。我国成立后,苏剧才重获生机,健康成长,并建立了江苏省苏剧团。苏剧的曲调旋律优美,富有地方色彩,常用的有弦索调、太平调、离魂调、费家调、快板、流水板、曲头、尾声等数十种。由于苏剧在文学、音乐方面都与昆剧有着渊源关系,许多苏剧艺人兼能昆剧,在昆剧衰落时期也有不少昆剧艺人改业苏剧。所以苏剧表演艺术因得到昆剧的滋养而逐步形成朴实、细腻、注重内心体验的独特风格。主要演员有朱国梁、庄再春、蒋玉芳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建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苏剧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建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5979.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