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ai'ensizhuyi caizheng zhengce
[外文]:Keynesian fiscal policy
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政策思想以及根据其思想制定的财政政策。20世纪3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
及其追随者针对资本社会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加剧和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形势,为维护资本制度和垄断资本的利益,适应垄断资产阶级专政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需要,以其经济理论为基础提出一套财政政策思想。一些资本家,主要是一些发达资本国家,以这些财政政策思想为依据,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广泛实行了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
凯恩斯财政政策思想主要由其经济理论、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财政平衡政策等几个部分所构成。
经济理论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立足点是所谓就业理论,核心思想是所谓有效需求理论。他以调节有效需求和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制定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认为有效需求决定社会就业量。有效需求指的是保证投资者获得较大利润的社会总需求。按照他的理论,社会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部分所构成,而最终决定有效需求规模的因素是所谓“消费倾向”、“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和对货币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他认为在资本社会,这些心理因素运动的特点是:消费的增长幅度一般落后于收入的增长,结果会引起消费需求不足;投资的不断增加会带来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结果造成投资吸引力的减弱,引起投资不足。这些都会带来危机和失业的增加。他认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就是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的结果。凯恩斯还用乘数原理论证增加投资可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经济效果。根据上述经济理论得出的财政政策思想,主张 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社会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财政支出政策思想凯恩斯以所谓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论为依据,断言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为了提高投资乘数,主张 采取调整财政政策的方针,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以提高社会需求。同时,还可以执行扩大采购的政策,直接 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的恢复。
财政收入政策思想主张为了适应财政支出的增加和干预经济政策的需要而改革税收制度和公债政策。在税制改革上提倡用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代替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以累进税代替比例税,从而调节收入, 消费需求的提高。在公债政策上,提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把公债看作是弥补财政赤字和增加财政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以弥补私人消费的不足。
财政平衡政策思想凯恩斯这一思想是提倡用赤字财政政策代替财政稳健政策,认为财政稳健政策会减少社会总需求,损害公共福利。为了 增加需求,主张 要有意无意地造成超支,或者举债筹款救济失业。他认为举债支出虽然浪费,但结果却可以使社会致富。
补充和发展凯恩斯的财政政策思想在资本国家的长期财政实践中,由其追随者以多种形式进行了补充。其中主要的有:
(1)汲水财政政策。是美国凯恩斯学派主要代表人物A.H.汉森
以所谓“停滞理论”为依据对凯恩斯财政政策思想所作的重要补充。中心思想是强调财政投资政策的重点不应是数量的多少,而应放在促进经济本身的自动力,有利于在经济萧条时期唤起企业投资的信心。
(2)补偿税收政策。由汉森提出,主张在经济危机时期执行减免税财政政策。认为这种政策比增加财政支出更能直接而迅速地取得效果(见凯恩斯主义税收思想)。
(3)分类公债政策。是汉森提出的重要财政政策思想,主张根据公债的具体用途,将其划分为“死重公债”、“被动公债”和“主动公债”三类。前两类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非生产性支出,后一类直接或间接用于提高社会生产力。
(4)调节通货缺口财政政策。由美国新古典综合学派重要代表人物P.A.萨缪尔森
根据所谓“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理论提出。主张根据出现的严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状况,从财政上对物价上涨或大量失业采取针对性措施,用增税或增加财政支出的办法调整收入水平,促进实现平衡。
(5)混合经济财政政策。由萨缪尔森根据其混合经济理论提出,强调资本国家在 日益增强干预和控制经济的情况下制定财政政策的必要性。他特别强调 财政福利支出的重要性,认为这类支出是“内在稳定因素”,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
(6)自动稳定器,由新古典综合学派代表人物提出,主张依靠税收和财政支出的自动调节作用协调经济发展。
(7)相机抉择稳定器。主张 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制定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8)促进增长率财政政策。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H.R.F.哈罗德
根据其“动态均衡理论”提出。他在动态均衡理论中把凯恩斯对储蓄和投资的分析加以长期化和动态化,并从中提出三种增长率的概念,即“有保证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并根据这三种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一套财政政策思想。主要内容是:当有保证的增长率长期和自然增长率不相等时,财政政策就可以作为主要手段加以运用。例如,当私人储蓄不足以支持经济按自然增长率增长时,财政可以利用预算盈余政策加以弥补;反之,当需求不足而储蓄过剩时,财政可以利用预算赤字政策增加社会总需求,缓和周期性经济危机。
性质和效应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私有制,是为垄断资产阶级牟取高额利润服务的。它适应资产阶级消除经济危机的迫切心理,因此长期受到资本国家 的重视并予以实施。主要表现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些资本国家财政收支规模急速膨胀,赤字财政遂成为这些国家的基本财政政策,国债积累达到十分庞大的规模。有的国家则以不同方式把税收、公债、社会福利支出、公共工程投资等财政政策作为资本社会制度的自动稳定器加以广泛运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文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文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5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