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法式诗

[拼音]:fashishi

印度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印地语文学中法式时期的诗歌。自从虔诚诗发展到晚期,由于统治阶级日趋腐化和社会道德的败坏,不少诗人以描写黑天和罗陀的爱情生活为名竞相写作低级庸俗的艳情诗,以博取封建主的欢心。诗人们追求新颖的表达方式、艳丽的词藻,在文字上一再刻意求工。题材则是因袭梵文古典文学后期出现的所谓“女主角分类”和“从头到脚的描写”或“女人各部的描写”。文学史家认为格谢沃达斯是这种诗体的倡导者。在两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品,如比哈里(1595~1663)的《七百首诗集》,默迪拉姆(1617~1688)的《 之冠》和《七百首诗集》,德沃(1673~1769)的《意境之乐》和《 之乐》,伯德马格尔(1753~1833)的《世界的欢乐》。此外,他们多少也写了一些比较健康的作品,而且在语言的运用方面也有独到之处。法式诗在20世纪早期仍有影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娃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法式诗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娃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5903.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