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alisanzang Zhushu
佛教上座部律、经、论疏释的总称。原系古僧伽罗文,包括《大疏》等古代僧伽罗沙门的著述共28种。5世纪时,由觉音、法护、近军、佛授、大名等人译编为24种用僧伽罗字母写定的巴利语本。大部分是觉音的作品。其中律疏有律藏疏释、波罗提木叉疏释(又名戒本疏)2种;经疏有长部诸经疏释、中部诸经疏释、相应部诸经疏释、增支部诸经疏释 4种以及小部诸经如《小诵经》、《法句经》、《自说经》、《本事经》等的疏释15种;论疏有法聚疏释、分别疏释、五论(论事、人说、界论、双对、发趣)疏释等3种。
上座部佛教由锡兰(今斯里兰卡)辗转流布到东南亚各国和我国云南省西南地区之后,其经典和疏释也随之一同流传,并依照传统 惯,转写成泰文、缅甸文、高棉文、 文以及 3种傣文字母的巴利语音写本。这些著述基本上概括了南传上座部佛教律、经、论的注解,加上觉音所著的《清净道论》,形成了一大部完整的上座部佛教疏释丛书,它在锡兰大寺派传统的基础上阐述了上座部佛教教义,不仅是研究上座部佛教哲学思想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承福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巴利三藏注疏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承福;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5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