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ulaibao
曲艺曲种。流行于我国南北各地,又名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最初是艺人用以走街串巷、在店铺门前演唱索钱。由于艺人把商店经营的货品夸赞得丰富精美,“数”得仿佛“来”(增添)了“宝”,因而得名。据说早在明初就有了数来宝的师承关系和13个门户:北京一带有索、李、朱3家;江北有丁、郭、范、高、齐5家;江南有桃、李、杏、花、春 5家。数来宝进入小戏棚演唱始于清末民初,当时比较著名的艺人有曹德奎、刘麻子、霍麻子等。
数来宝艺人凭借广泛的生活知识,见景生情,即兴编唱,有的还能讲今比古,引经据典,夹叙夹议,积累了一些固定的套子词。后来吸收了对口相声的表现方法,形成对口数来宝,进一步提高了艺术表现力,出现了一些针砭时弊的新唱段。诙谐、风趣是数来宝的艺术特色之一。数来宝的基本句式为上六下七,上句六字为三三,下句七字为四三、二五、二二三。上下句的末一个字要合辙押韵,并且同一声调。两句一组,可以一组一辙,也可以连续几个、十几个句组一辙。唱句中还可以插入一些话白,如过口白、夹白等。数来宝在它的演化过程中使用过多种击节乐器,如高梁杆儿、钱板儿、撒拉机、牛胯骨、三块板儿、三个碗儿、开锄板儿(又名和平板儿)等。现在普遍使用七块板儿,大竹板儿两块叫作大板儿,小竹板儿五块叫作节子板儿。七块板儿有多种打法,有演唱之前的开头板儿和演唱中的小过门儿,还可以打出种种花点儿制造气氛,有时摹拟某些音响,有助于表达唱词内容。数来宝的传统书目有《十字坡》、《杨志卖刀》等,也出现过谴责军阀混战的《直奉战》、《打南口》等书目; 、 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胶东解放区流传过数来宝艺人栾少山编写的《大臭虫》、《算算帐》等作品。我国成立后,数来宝在部队文艺活动中普遍流行,出现了《战士之家》、《从军记》、《学雷锋》、《巧遇好八连》、《壮志凌云》、《硬骨头六连战旗红》等优秀书目。(见彩图)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伟霖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数来宝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伟霖;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5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