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anada tushuguan shiye
[外文]:librarianship in Canada
加拿大地广人稀,各地区在语言、文化和经济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图书馆界在克服这些长期性困难,为全体居民提供服务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尤其在发展地区图书馆 (如将学校区和小自治区结合起来设置图书馆区) 和为北部地区土著民族服务方面显示了独创性。由于加拿大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人民生活水平较高, 和人民愿意并能够慷慨地支持图书馆事业,致使加拿大的图书馆在馆舍、设备、技术方法和利用率等方面都居世界前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图书馆试验应用以互相利用数据库为特点的TELIDON系统; 史料缩微复制研究所通过复制和传播缩微形式的古典文献,以保存加拿大的文化遗产;1983年生效的《信息自由法》使公众更便于利用 的情报。加拿大图书馆最早受英、法文化的影响,后来则一直处于美国的强大影响之下,几乎在图书馆事业的各个领域都仿照美国同行的模式。
国立图书馆(1)加拿大国家图书馆。 早在1883年加拿大首任 约翰·麦克唐纳即支持建立国家图书馆,但直到1950年在自治领档案馆馆长凯伊·拉姆的指导下才设立了加拿大书目中心,开始编制国家书目和全国联合目录。1952年《国家图书馆法》通过后才正式成立国家图书馆,并由拉姆兼任首任馆长。开始时接收了国会图书馆的大量资料,后来依据出版物呈缴制度获得了大量本国新出版物的呈缴本,在制订了避免与其他图书馆不必要重复的采集计划后又获得了大量早期的和外国的出版物。1967年正式拥有长久性馆舍。1969年新《国家图书馆法》生效,增加了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包括协调联邦 所有图书馆的工作、在建立书目系统与服务网络方面起领导作用等。此后6 年增加了14个部门和服务点,并对 各图书馆、全国联合目录和自动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70年代末对该馆的作用、服务和目标等做了一次大规模的评议。加拿大图书馆协会等馆外机构指出,国家图书馆虽有很多进展,但对全国图书馆的直接服务太少,尚未成为人们期望的“加拿大图书馆的图书馆”。馆长认为主要任务应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全国分散的书目网络,为此开发了自动化集成系统DOBIS(自治领书目系统),为书目数据交换制订了议定书,并进行了开放系统互联模型应用的实验。
(2)加拿大科技情报研究所(CISTI)。1924 年为加拿大全国研究理事会图书馆,1959 年与国家图书馆分工(国家图书馆致力于人文和社会科学文献的收藏),1966年改为国立科学图书馆,主要收藏科技文献资料;在机读数据库检索的基础上开展的定题情报提供服务为订户廉价提供书目引文;通过全国各地的终端都可利用其配套的联机服务。1974年新馆舍建成时,全国研究理事会将该会的技术情报服务部门(长期为工业界提供咨询、情报和现场指导)与该馆合并,改为现名,但仍履行原国立科学图书馆的职能。
(3)国会图书馆。建于1792年,国家图书馆成立前为全国主要图书馆,后移交给国家图书馆25万册不常用书刊,同时接管了接收呈缴本和履行国际交换协定的职能。主要为国会提供法律参考服务,但因馆藏丰富而具有广泛的学术重要性。
(4)魁北克国立图书馆。建于1968年,负责收藏魁北克省和加拿 语出版物,出版近期出版物目录和魁北克期刊索引,编制魁北克所有重要图书馆的联合目录,提供参考、书目和馆际互借服务,进行国际交换,主要是与法国国家图书馆交换出版物。
高等学校图书馆1949年加拿大只有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图书馆拥有50多万册藏书。60年代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黄金时代,高校图书馆也得到了发展。从1961到1971年,全国高等学校的藏书从大约 700万册增加到了2400多万册。图书馆经费平均超过大学的总预算的7.5%,几乎是美国大型大学图书馆的 2倍。各馆大都新建了壮观的馆舍,人员增加了二三倍,服务项目多样化,较早和广泛地利用了计算机。其中以多伦多大学图书馆、拉瓦尔大学图书馆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等较为突出。70年代由于经费困难,到1982年时总藏书量只翻了一番,达到4900万册。为克服困难,各馆开始谋求在采购、编目和借阅等方面进行合作。原为多伦多大学图书馆一部分的多伦多大学图书馆自动化系统(UTLAS)到80年代中期发展成为独立机构,成了全国计算机编目产品与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非官方的全国书目网络。
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在法律上分别由10个省和2个地方掌管,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 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参与和影响一直较小:无一省制订公共图书馆法,几乎都未颁布公共图书馆标准,甚至未做出认真的努力加强规章制度;获得的资助也很少。60年代公共图书馆有了较大的发展,1961~1971年藏书增加了63%,工作人员增加了50%,经费增加了100%。兴建了许多新馆舍,其中多伦多市图书馆的新馆以其规模和设计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60年代,魁北克省的公共图书馆在 的支持下大为改观,服务的人口从1959年的20%增加到1974年的60%,同一时期图书馆获得的资助(按人口)增加了将近500%。8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预算减少和大规模移民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等,加拿大图书馆协会组织了对全国公共图书馆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中小学校图书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加拿大的中小学校以规定课程的教科书为中心,其图书馆的职能主要就是充当补充教学计划的学 室。到50年代特别是在60年代,许多学校转为以“儿童为中心”,注重独立学 ,图书馆也就成为学 实验室、独立学 的主要工具,收藏了许多视听资料,许多学校图书馆甚至改名为学 资源中心、教学资料中心等。同时省教育厅一般开始雇用督导员专门负责全省学校图书馆的计划监督。富裕地区甚至设“校区图书馆员”,负责对本地区各校图书馆的咨询、协调和集中的技术服务工作。但到1978~1979年度只有85.5%的中小学校有图书馆,其中只有8.7%的全日制工作人员为具有学位的专业图书馆员。有的设有高度现代化的视听中心,而有的只是教室后面的“书袋图书馆”,发展极不平衡。
专门图书馆虽然专门图书馆的历史早可追溯到1725年,但据1977年的统计,75%的专门图书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约一半是60年代末建立的。大部分集中在 、工业和金融的中心城市渥太华、多伦多和蒙特利尔。1982年全国约有1700所专门图书馆,其中大约一半图书馆的馆藏在1 万册以下、全日工作人员仅1人,但这些“1人图书馆”几乎都是由专业图书馆员管理的。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以后,上述三大中心城市以外的专门图书馆增多,自由图书馆员 (无图书馆的职业图书馆员) 迅速增加,许多法律事务所雇用图书馆员,为专门图书馆员服务的图书馆协会相继成立。
图书馆学教育同图书馆仿照美国模式一样,加拿大图书馆学教育也效法美国。麦吉尔大学1904年设立第一所图书馆学院,随后相继建立图书馆学院系的有多伦多大学(1937)、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1961)、蒙特利尔大学(1961)、西安大略大学(1968)、艾伯塔大学(1968)、达尔豪谢大学(1969)等,它们都得到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委员会的认可。这7 所院系一般都提供图书馆学学士学位,以此作为第一专业学位。70年代初又相继将第一专业学位提高到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学生通过2年(4学期)的学 才能获得。仅1981~1982学年即授予了近500个硕士学位,其中多伦多大学92个,西安大略大学148个。70年代初多伦多大学和西安大略大学的图书馆和情报学院还设置了博士学位,逐渐发展成两所大型图书馆学情报学学院,此外,许多大学教育学系设置了图书馆学学士学位,培养中小学校图书馆员;康科迪亚大学和莱克希德大学设置学士学位培养一般图书馆工作人员。非专业级的图书馆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比较普遍,到1982年共有22个教育机构(大都是社区学院或应用技术学院)培训此类人员,学制一般为2年。据1981年统计,18 所学院共注册约650名学生。
图书馆协会据1979年统计,全国有149个图书馆协会,其中90%是1960年以后建立的。最早的是1900年建立的安大略图书馆协会和1911年建立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图书馆协会。加拿大图书馆协会直到1946年才建立,宗旨是为促进图书馆发展和图书馆员的个人利益工作, 1982年有个人会员4000人,机构会员1000个。此外还有只限具有高级专业资格者参加的专业图书馆员协会,其中较大和最有影响的是安大略专业图书馆员协会。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阳州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加拿大图书馆事业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阳州;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5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