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把子功

[拼音]:bazigong

戏曲武功的组成部分,指训练戏曲演员掌握和运用把子技术的基本功。“把子”一作“靶子”,也叫“刀枪把子”,为传统戏曲演出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有刀、枪、剑、戟、棒、棍、斧、钺等。因戏曲武打中多用兵器,所以也将“把子”引伸做“武打”之意。如清末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以“把子”著称,即指该班以武打戏为特长。

把子技艺是根据古代的作战生活,吸收民间武术技巧,按戏曲表演的特点创造而成。一般分作长、短、徒手三类。长把子如大刀、长枪、叉、棍棒等,短把子如刀、剑、斧、锤等,徒手俗称“手把子”,即赤手空拳的对打。每套把子均有专名,如“小快枪”、“十八棍”、“大刀枪”、“三十二刀”等。从表演上又分做“庄重把子”和“滑稽把子”两类。“庄重把子”用于严肃的武打场面,特点是庄严威武,雄健肃穆,如《长坂坡》中赵云与曹营部将的武打;“滑稽把子”用在戏谑的武打场面,特点是诙谐逗趣,引人发笑,如《闹天宫》、《闹龙宫》中孙悟空与巨灵神、罗睺、龟、虾二将等的武打。

把子技艺是戏曲演员表现人物、展示剧情的艺术手段之一,要求演员在运用时不脱离剧情、人物,打出人物性格来。如《挑滑(华)车》中高宠同金兀术的对打,《金沙滩》中杨七郎同韩昌的对打,都是“对枪”,由于戏剧情节和人物性格不同,在打法、要领上就不尽相同。前者要求稳健威勇,稳中有快;后者要求疾迅猛烈,快中见刚。表现战斗中胜利者的得意情绪的“耍下场”,如“枪下场”、“刀下场”、“棍下场”等,也包括在把子功内。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振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把子功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振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541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