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一桌二椅

[拼音]:yi zhuo er yi

戏曲舞台上的演出用具。一般为木制、漆红色,上加绸料绣花的桌围椅披作为装饰,以区别于生活用具。桌椅用时可多可少,可分可合,视演出需要而定。其用途广泛,既可作为不同场合的桌椅,也可作为山、楼、床、门等的代用物。它们除了直接帮助演员完成表演之外,也通过不同的摆法和桌围椅披的不同色彩与纹样,并结合其他砌末,对剧情的地点和人物关系,具有一定的表现或暗示作用。桌椅的摆设、撤换,由检场人负责。桌椅的摆列样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大座

桌在舞台正中,椅在桌子后面。又称“正场桌”、“内场椅”。皇帝临朝用黄颜色绣龙桌围椅披,设金色香炉;官员升堂用红色桌围椅披,设印盒、签筒等。桌围椅披和桌上陈设,依据剧情而有若干变化。

双大座

桌子摆法与大座相同,桌后设双椅。又称“内场双椅”。多用于老年夫妇接受儿女拜贺的宴庆场面。

大座跨椅

以大座为基础,在桌子两旁再各加一椅。如在大座一侧加椅,则称“大座单跨椅”。

斜场大座

大座斜设于舞台一侧,另一侧设其他演出用具。

八字桌

舞台两侧各设一大座。主要用于宾主宴会场面。

三堂桌

舞台正中和两侧各设一大座。用于宴会、会审等大场面。

骑马桌

舞台正中竖设一桌,两侧各设一椅。店房、书斋、卧室、船舱等不同场合均可运用,一般用来表现夫妻、兄弟、朋友等之间的亲近关系。

斜场骑马桌

骑马桌斜设于舞台一侧,另一侧配以其他演出用具。

小座

桌在舞台正中,椅在桌子前面。又称“正场椅”“外场椅”。一人独坐,不需桌子时,多用小座。

八字跨掎

桌在舞台正中,两侧各设一椅。主要用于内厅议事、接待宾朋、家庭闲叙等场面。

八字椅

又称“外八字跨椅”,遇有大段唱做,需要演员靠近观众时,即采用此种摆法。如《铡美案》包拯劝陈世美的场面。

旁椅

在小座或八字跨椅的基础上,一侧或两侧所加之椅。多为辈份、职位低一等的人坐。

门椅

椅子设在台口,表示在门外或帐外。如《辕门斩子》中绑出帐外的杨宗保,即坐门椅。

站椅

剧中人物登高暸望或表示神怪腾云驾雾时用。

倒椅

将椅子放倒,多用于非正常的临时坐处。

大高台

两桌相叠,上面设小帐。两桌之后又设一竖桌,桌上有椅子。桌旁再设一椅,供演员上下。表示将台等。

小高台

两桌前后并列,上设一椅。桌旁又设一椅,供演员上下。表示楼船、将台、山坡等。

帅帐

舞台正中设大座,大座后设两椅,椅背朝外,椅上架设大帐。用于元帅升帐等场面。摆帅帐的大椅,一般为红缎金花,有的在帐额上绣“三军司令”四字。

楼帐

舞台正中架设大帐,帐后设桌椅,演员登高,即表示彩楼或绣楼。

床帐

舞台正中架设大帐,内设椅子。用于表现闺房、洞房。摆床帐、楼帐用的大帐,色彩很多,一般彩绣翎毛、花卉。

上述各种摆列样式,为长期演出过程中所积累,成为运用桌椅的基本程式。但在具体戏中,摆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清末演出京剧《群英会》,周瑜、蒋干宴饮一场是摆的双大座,现在则摆八字桌。桌椅位置的尺寸,也要根据表演灵活掌握。如八字跨椅,由武生或花脸坐时,因其动作幅度较大,椅子离桌子的距离要稍远一些。舞台上的椅子,一般为靠背椅,但梆子戏《杀宫》、《挂画》,则用圈椅,演员可以利用它做出许多身段来。川剧《帝王珠》用了一把轻巧的竹制扶手椅,当铁木耳从高台上飞身而下时,椅子也随之下来。这些讲究,都贯穿了一个原则,就是密切配合演员的歌舞表演。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天纵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一桌二椅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天纵;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5323.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