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突厥文

[拼音]:Tujuewen

[外文]:Turkic script

又称鄂尔浑-叶尼塞文、突厥卢尼克文。7~10世纪突厥、回鹘、黠戛斯等族使用的拼音文字。通行于鄂尔浑河流域、叶尼塞河流域以及今我国新疆、甘肃境内的一些地方。

《周书·突厥传》 称:“其书字类胡”;《北齐书》载:“后主命世清作突厥语翻涅槃经,以遗突厥可汗。”但未见关于这种文字的具体材料。1730年,瑞典人P.J.von斯特拉连贝尔格 (1676~1747)在《欧亚的北部和东部》一书中首次公布了一批用这种文字写成的碑铭。1884年,芬兰人J.R.阿斯培林(1842~1915)出版《叶尼塞碑文》,对这种文字进行了初步研究。1889年, 俄国人H.M.雅德林采夫(1842~1894)等于蒙古高原鄂尔浑河流域和硕柴达木湖畔发现《厥特勤碑》(图1)《毗伽可汗碑》(图2); 1890年,芬兰人A.O.海开勒(1851~1924)又发现《九姓回鹘可汗碑》,为研究这种文字提供了新材料。1893年, 丹麦人V.L.P.汤姆森(1842~1927) 释读突厥文获得成功,并于1894年刊行《鄂尔浑和叶尼塞碑文的释读──初步成果》。

清光绪十九年(1893),我国学者沈曾植(1850~1922)作上述三碑跋,继而王国维作《九姓回鹘可汗碑跋》。20世纪30年代韩儒林(1903~1983)、岑仲勉(1885~1961)、王静如(1903~ )分别对碑铭进行了译释及研究。

突厥文各种文献中所用字母数目不一,形体多样,一般认为有38~40个。大部分源于阿拉米字母,一部分来自突厥的氏族或部族标志,还有一些是表意符号。4 个后元音a、媅、o、u及4个前元音e、i、═、y都只用4个字母表示。元音字母在一定条件下常被省略。b、d、l、n、r、s、t、j8个辅音用两套字母表示。一套只和后元音相拼,一套只和前元音相拼。字母不连写。词与词之间用双点“:”分开,但是偏正词组有时写在一起。行款一般从左至右横写,也有从右至左的。

已发现的鄂尔浑碑有11通,年代较久的是《雀林碑》(688~691年间建)。各碑分属突厥汗国(552~744)或回鹘汗国(744~840)时期。叶尼塞碑铭约80块,多为黠戛斯人的墓志,属 9~10世纪。手写本文献20世纪初发现于敦煌、新疆的古楼兰废墟及吐鲁番。包括历史、传记、墓志、石刻、宗教文书、行政文件、日常器皿的刻文等。突厥文的释读扩大了突厥语族语言文字史及文学史研究的领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瀚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突厥文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瀚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512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