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森林覆盖率

[拼音]:senlin fugailü

[外文]:percentage of forest cover

亦称森林覆被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的指标,说明一个国家林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以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百分数表示,或以林地面积与国土面积的比例表示。在我国,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森林中树冠对林地的覆盖程度) 0.3以上的乔木林地,郁闭度 0.4以上的灌木林地,以及农田林网和路旁、河旁、宅旁、村旁植树所占地面积。由于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作用,保持合理的森林覆盖率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而且分布合理,就可以保持气候、水分循环正常,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但也有人认为此一论断根据不足。80年代初,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为22%。在芬兰森林覆盖率为74%,国土基本没有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稳定;日本为68%,虽然山地占国土面积70%,也基本没有水土流失;苏联为36%,由于森林分布不均匀,生态环境不良。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2%,而且分布不均匀,我国 要求,到20世纪末我国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20%。我国林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我国合理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 1/3左右为宜。大力造林育林、扩大森林面积,是提高森林覆盖率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章

什么是森林覆盖率?环保百科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和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森林覆盖率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和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494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