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八思巴字

[拼音]:Basibazi

[外文]:Phags-pa script

我国元世祖忽必烈命国师八思巴所创制的拼音文字(图1、图2)。初称蒙古新字,不久改称蒙古字,现在称八思巴字或方体字。1269年忽必烈颁诏推行。元王朝灭亡后逐渐被废弃。八思巴字按忽必烈的规定,是“译写一切文字”的,曾用它书写过蒙古、汉、藏、梵、维 等多种语言。字母表主要由藏文字母组成,也有少数梵文字母,还有几个新造字母。字母多呈方形。字母数目最初为41个,后陆续增加,据现存资料归纳,包括各种变体有57个。八思巴字以音素为表音单位,字母分元音和辅音。元音 a不设专门字母,用依附于辅音字母(包括作介音的半元音字母嫀、揃)的零形式表示,即音节首的辅音字母(包括零声母符号)或介音字母后面不写其他元音字母时,就表示后面有元音a。字母有正体和篆体两种,篆体多用于官方印章。行款从左至右直写,与藏文自左至右横写不同。书写单位是音节,不是词,与藏文相同。由于书写单位不是词,加上不使用标点符号,所以阅读时只能靠上下文判断词的界限和句子的界限。拼写汉语时不标声调,因此如果原文没有汉字对照或没有其他参考材料,往往难以确定所代表的汉字。

现存八思巴字资料中,译写维 语、藏语和梵语的很少,译写蒙古语和汉语的较多,其中包括元朝官方文件的原件、碑刻、印章、牌符、钱钞、图书、题记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八思巴字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4915.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