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iluzhi he Yinduhe Pingyuan de Tongshi BingyongShidai wenhua
[外文]:Chalcolithic Cultures in Baluchistan and the Indus Plains
南亚次大陆最早出现的一群铜石并用时代文化遗存。年代为公元前3500~前2400年,早于哈拉帕文化,晚于当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见俾路支和印度河平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地域较前代扩大,西起伊朗高原东端,东到印度的旁遮普邦、拉贾斯坦邦北部和古吉拉特邦。主要遗址有巴基斯坦的基利古尔· 、拉纳昆代、梅赫尔格尔等。20世纪初开始,由英、法、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学者发掘和研究。
这一时期的经济以畜牧和农业为基础,饲养牛、绵羊、山羊,种植小麦、大麦、豆类、葡萄。个别遗址内发现有犁耕遗迹。由于农业发展,人口增多,聚落扩大,房屋比从前稠密完善,除常用土坯外,间或也用石料砌墙。有的居住区已初具城市规模。例如印度河下游的拉赫曼泰里遗址,面积达22公顷,周围有土坯围墙,一条大街及与之直交的小巷将城内房屋分成若干坊。阿富汗东南部的蒙迪加克建有围墙、碉堡以及宫殿、寺庙式的大型建筑。死者埋在房内居住面下或焚化后置于尸骨瓮中,也有葬在居住区外墓地的。随葬品有陶器、红铜器、饰物。
陶器逐渐转为主要轮制。彩陶分为数种地方类型,往往在黄、红等色的陶衣上施红、黑彩而形成双色或多色彩陶。母题除几何纹变得复杂外,还有动植物纹。约前2700年后,印度河流域彩纹渐趋统一,流行黑、红色带纹。除彩陶外,也有素面粗陶和划纹灰陶。主要器形为碗、杯、盆、罐,有的带圈足或高圈足。陶塑已较普遍,多为女像,也有男像以及公牛等动物形象。工具仍以石叶、磨制石器和骨器为主。红铜器经常出现,器形有斧、凿、锤、匕首、镯、环、别针、铜条,但数量不多。此外,还发现各种质料的串珠、手镯、印章及陶纺轮。
这一时期同中亚等地的文化联系得到加强,制作串珠的天青石和绿松石当系来自中亚。随着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地区进入初期城市化阶段,有人把大约始于前3000或前2700年的晚期称为哈拉帕文化形成期、前哈拉帕文化或早期印度河文明。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健鸿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俾路支和印度河平原的铜石并用时代文化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健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4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