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河南龙山文化

[拼音]:Henan Longshan Wenhua

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1956年从统称的龙山文化中区分出来予以命名。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东一带。因地域间文化面貌的差别,目前一般又分为王湾三期、后冈二期和造律台 3个类型。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2600~前2000年左右。一般认为河南龙山文化处于原始社会解体阶段,它上承庙底沟二期文化或相当于这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孕育并最终发展为我国文明初期的青铜文化。

王湾三期类型

因1959年发掘的洛阳王湾遗址得名。有人直接称其为王湾类型。也有人把这类遗存细分为王湾类型、煤山类型和三里桥类型。三种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区的郑州、洛阳之间和伊河、洛河流域,关中东部也有发现。河南洛阳王湾和矬李、孟津小潘沟、临汝煤山、登封王城岗、密县新砦、陕县三里桥,陕西华县泉护村、华阴横阵等是其代表性的遗址。

文化特征

陶器以泥质和夹砂深灰陶为主,褐陶、黑陶次之,基本不见红陶。多饰篮纹、方格纹,也有绳纹。主要采用轮制法。代表性器形有斜沿夹砂罐、柱状或乳状足罐形鼎、圆腹或折腹斝、深腹罐形甑、浅盘高柄豆、双腹盆、研磨盆、高领小平底瓮等,还存在很少的单把鬲、鬶、盉等不见于庙底沟二期文化的新器类。生产工具中的带肩石铲、石镰、蚌镰、穿孔石刀等,也是该文化具有特征的器物。

居址遗迹

房子既有半地穴式单间的方形、长方形或圆形建筑,又有地面起建的长方形连间房子。小潘沟遗址的一座半地穴式单间长方形房基,居住面用红色土夯成,南边门道进屋处挖筑一个有3个火眼的灶坑,可同时放上3件炊具烧煮,构筑新颖,也很实用。在煤山发现30余座房子,但保存完整的不多,地面一般涂有白灰面,既光洁又防潮,其中以连间房子较为突出。如6号长方形连间房子,系用草拌泥在地面叠筑土墙,居住面的白灰面共分 5层,经过多次使用和修整,两室面积共约18平方米。 在矬李、 煤山发现 3 眼水井, 其中有的井口直径1.6米,深达6米以上,井身上宽下窄,以免倾塌。各遗址普遍有窖穴,以袋形穴较为常见。在王城岗遗址发现有东西相连、先后修筑的两座夯土围墙建筑。其中一座略呈方形,西墙和南墙各长90多米。有人认为是一种防御性设施的小城堡。

经济和社会生活

农业较前有进一步的发展。工具种类增加,特别是石刀、石镰、蚌刀、蚌镰等收刈工具之多,说明农作物收获量有了提高。家畜有猪、狗、牛、羊等,尤以猪骨出土为多。鹿和厚壳蚌是狩猎和采集的对象。制陶业有了明显进步,普遍使用轮制,大量的是灰色陶,烧窑工艺全面处于用还原焰烧制的阶段(见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煤山发现的4座陶窑集中在一起,窑室底部挖筑两条主火道和两条分火道,火道较宽处架有“土坯砖”以便控制火苗和放置陶器。值得注意的是,在煤山的两座窖穴里发现了炼铜用的坩埚残片,说明当时已能铸造铜器。

生活用具中的陶器,种类增多,器形也有变化,说明饮食生活的改进。其中,夹砂罐、甑、鼎、鬲、斝、鬶、盉等炊煮温热器种类之丰富,尤为显著。此外,还有骨簪、骨环、蚌饰、牙饰等装饰品。

在一些遗址里发现少量的土坑墓,绝大多数为仰身直肢葬,一般都无随葬品。在废弃窖穴中还经常发现人骨架,人骨散乱不整齐,与正常的埋葬明显不同。有人结合当时总的社会进程考察,推测死者的身份可能是俘虏或家奴。这时,包括王湾三期类型在内的整个河南龙山文化中,还流行占卜 俗。卜骨以猪、牛、羊、鹿的肩胛骨为材料,通过烧灼,观察兆文以解释吉凶。

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王湾三期类型中的方格纹斜沿罐、篮纹高领小平底瓮、双腹盆等,也见于后冈二期类型,说明了两者文化上的联系。在王湾和三里桥都发现了袋足鬶。鬶是山东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这表明了山东龙山文化对王湾三期类型的影响。

王湾遗址地层从下到上分为3期,王湾一期为仰韶文化,王湾二期为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的过渡期,王湾三期为河南龙山文化王湾三期类型。从地层叠压和器物的对比,说明王湾三期类型是由庙底沟二期文化发展而来的。根据煤山、矬李等地的地层关系和文化内容上的演变,一般都认为王湾三期类型发展为二里头文化。可见,王湾三期类型作为中原地区原始文化的一支主干,是探索夏文化前身的重要对象(见夏文化问题)。

后冈二期类型

因1931年发掘的安阳后冈遗址得名。主要分布在豫北和冀南一带。重要遗址有河北磁县下潘汪、邯郸龟台和涧沟、永年台口,河南安阳后冈、大寒和八里庄以及汤阴白营等。其中白营遗址可分为3期,这为后冈二期类型的分期提供了依据。

文化特征

陶器以灰陶为主,以绳纹为最多,篮纹次之,还有少量方格纹等。这与王湾三期类型以篮纹为多颇显差异。常见器形有鼎、甗、单把鬲、鬶、甑、斜沿绳纹罐、大平底盆、大圈足盘、敞口斜壁碗、小口高领篮纹瓮等。后冈二期类型有甗,这与王湾三期类型基本无甗不同。生产工具中,有较多的长方形石刀、蚌镰和少量细石器。

聚落基址

在后冈遗址发现许多圆形白灰面房址,下潘汪也有一座半地穴式呈“ 8”字形的双间白灰面房址。在白营遗址则发现了典型的聚落基址,共有房子60多座,其中晚期的46座分布集中,东西成排,南北成行,门大部朝南。绝大多数为圆形、单间的地面建筑。地基经过夯打,地面普遍涂抹白灰,墙壁为木骨草拌泥或直接用草拌泥垒成。有一座圆房用较大的土坯砌墙,它与安阳八里庄、后冈以及永城王油坊的土坯墙建筑一样,都属于我国早期的土坯墙遗迹,在古代建筑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从圆房子倒塌下的堆积物观察,房顶使用芦苇杆、树枝和木片等材料,并在顶面涂以草拌泥,推测屋顶呈圆锥形。此外,在白营有的居住面下填土中或紧靠房基墙外,发现有小儿罐葬。有的在居住面下或墙外、门口的一侧,埋放大蚌壳片。在一座房址旁边还发现埋放一只整羊的坑穴。后两种情况,可能与建房的奠基 俗有关。在白营还发现一眼迄今所见的中原地区早期最复杂的水井遗迹。

经济和社会生活

后冈二期类型生产以农业为主。以白营遗址为例,主要工具有穿孔或无孔石铲、骨铲、石镰、蚌镰、有柄石刀、长方形石刀、穿孔蚌刀、刀形刮削器、四棱石镞、叶形有铤石镞、三棱有铤骨镞、带倒钩骨鱼镖等,无论种类和数量,均较前增加。出土有石抹子,应是建房抹白灰面的工具。在涧沟、下潘汪、白营还发现少许细石器,如石镞、石锥、刮削器和小石片等,以其特殊的制作工艺,丰富了工具的种类。家畜有牛、羊、猪、狗等,可能还有马和家猫。大家畜的出现,在家畜饲养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时渔猎采集经济还继续发挥着作用。在涧沟发现7座陶窑,有的火膛的一部分直接位于窑膛之下,窑膛底部挖筑近“北”字形的火道,以便集中火力。窑址附近有两眼水井,可能与制陶用水有关。

在涧沟的一座房基内发现人头骨4具,遗留砍伤痕迹和刻道,有人认为是砍死后又经 的。还在废弃的水井和圆坑里发现杂乱埋葬的多具人骨,或身首分离,或作挣扎状。有人认为这些现象可能是当时社会上存在对立、争斗的反映。

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后冈二期类型除与王湾三期类型有文化上的联系外,与山东龙山文化也关系密切。后冈、白营、下潘汪的鬼脸足鼎,白营的白陶鬶,下潘汪的偏刃石刀,都受了山东龙山文化的显著影响;白营的深腹罐、罐形斝,也见于山东茌平尚庄三期,说明山东龙山文化也受到后冈二期类型的影响。后冈二期类型中的绳纹和单把长身鬲等均与早商文化有密切联系,因此普遍认为它是探索商代文化直接渊源的重要对象。

造律台类型

因1936年发掘的河南永城造律台遗址得名。也有主张以1977年发掘的永城王油坊遗址为代表,称王油坊类型。主要分布在豫东、鲁西南黄河南岸沉积平坦的南北狭长地带。其代表性遗址,南边有河南的沈丘乳香寺,淮阳平粮台,永城黑堌堆、造律台、王油坊,商丘坞墙,睢县周龙岗,中间有山东曹县莘冢集,北边有山东梁山青堌堆等。

文化特征

造律台类型以轮制灰陶为主,手制陶已很少见。纹饰以篮纹、方格纹为多,绳纹较少。常见袋足甗、三角形扁足鼎、盆形甑、壶、斜沿罐、大圈足盘、直腹平底盆、横耳敛口瓮、罐形或直筒形单把杯等。造律台类型基本上无鬲,与后冈二期类型之有鬲有明显区别。收割工具多半月形石刀,特别是蚌器、陶网坠比较丰富,也属明显的特征。

建筑遗迹

房址分圆形和方形两种。青堌堆发现半地穴式圆角方形白灰面建筑。黑堌堆、王油坊则多地面建筑。王油坊有一座圆形房址,直径3.7米,为硬土居住面,用大土坯砌墙,相间压缝,缝间用黄泥粘合,墙面还涂草泥土抹平,建筑水平甚高。黑堌堆发现了连间近方形地面建筑,其中一座残存4间相连的方形房址,东西并列,室内为白灰面地面,墙以草泥土垛成,每间中间有烧灶面,均南墙开门。象这样一次建起的成排房址,代表了一种较复杂的建筑形式。这个类型的窖穴有锅底形、直筒形和袋形几种。平粮台发现一座正方形的城址,城墙长宽各185米,有的墙下部厚约13米,系版筑而成。

经济生活

造律台类型中的农业工具有石铲、石镰、石刀、蚌镰等,无论种类和数量都较丰富,标志着农业的发展。陶网坠形式复杂,常见骨鱼镖,在青堌堆、造律台、黑堌堆、莘冢集等遗址,还普遍存在蚌、螺壳堆积或有大量的鱼刺,捕鱼和采集经济占有相当地位。生活用具,炊器有鼎、甗、鬶、甑,食器有盘、钵、碗、豆,储存器有罐、瓮,还有很少的酒器觚。

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在黑堌堆、王油坊发现了蛋壳黑陶片,莘冢集发现鬼脸足鼎,青堌堆发现陶鬶,说明造律台类型与山东龙山文化的关系比较密切。另外,也存在少部分与后冈二期类型形制和纹饰相同的陶器。

总之,河南龙山文化的3个类型,虽然具有不少共性,但各自的特征鲜明。今后随着发掘工作的展开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各个类型均有独立成为考古学文化的可能。

参考书目

李仰松:从河南龙山文化的几个类型谈夏文化的若干问题,《我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

严文明:龙山文化和龙山时代,《文物》1981年6期。

我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我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永贞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河南龙山文化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永贞;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479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