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矛盾之说

[拼音]:maodun zhi shuo

我国战国时期韩非提出的一种逻辑学说。《韩非子·难一》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对此韩非指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认为,具有不相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都是真的,一个人如果同时肯定了两个不相容的命题,就是矛盾之说。矛盾之说生动地表述了传统逻辑中矛盾律的精神实质,并涉及到全称量词和关系命题的问题。

韩非虽然提出了矛盾之说,但在他的思想中并没有明确地认识到命题的矛盾关系。他所说的“矛盾”和“不相容”,实质上指的是命题的反对关系。因为,“我的矛能刺破任何东西”和“我的盾不能被任何东西刺破”,这两个关系命题不能同真,却可能同假。

矛盾之说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东汉末年的王符曾经评论过韩非的矛盾之说。三国时嵇康用它去驳斥论敌的两可之说。东晋时,孙盛则用矛盾之说反驳老子的自相矛盾。唐朝刘禹锡、柳宗元的论辩著作中,也都可以见到对矛盾之说的运用。现代汉语中用“矛盾”这个词表示两个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命题之间的关系,都是从韩非这里借用来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婉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矛盾之说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婉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476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