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丁若镛

[拼音]:Ding Ruoyong

[外文]:Jeong Yak-yong (1762~1836)

李氏 时期文学家、哲学家,实学的集大成者。字美庸、颂甫,号茶山,又号与犹堂、三眉、俟庵。祖籍全罗道罗州。1762年生于京畿道广州郡的一个两班家庭。幼年攻读儒家经典和诗律。1776年开始研究实学。1789年文科甲科及第,历任检阅、弘文馆修撰、京畿道暗行御史、经学副承旨、兵曹参议、刑曹参议。1801年,在李朝 天主教时受到其兄牵连,被流配到长鬐,次年改流配康津,1818年回到故乡。18年的流配生活,使他接触到农村的现实,对其实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以坚贞不屈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刻苦钻研实学和西洋新学。有关哲学、历史、文学、地理、政治、经济以及语言等方面的主要著作均成于此时。被释回乡后,继续潜心著述,卒成实学大家。1836年卒。

他继承并发展了先行的北学派和星湖学派实学家的思想。哲学上继承“气元论”的传统,认为世界起源于物质性的气即太极,主张只有通过感觉方可认识外界事物,反对一切宗教的神秘论和迷信的宿命论;在科学技术方面,他认识到技术在社会生活上的巨大作用,并在修筑水原城中自造起重机,还和朴齐家等人一起推广种痘法;在治学方面,反对“空理空谈”和 ,主张结合实际研究学问;政治上反对门阀主义和世袭制,提倡土地公有、共同耕作、按劳动量多寡分配的“闾田制”;文学方面,反对单纯“吟风咏月”和 ,强调文学的教育意义。

他提出的社会经济改革方案,有以往实学家所没有的创见,对 近代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著有《与犹堂全书》五百零三卷,最著名的著作有《经世遗表》、《牧民心书》、《毛诗讲义》等。文学方面以汉诗、政论见长,《饥民诗》、《夏日对酒》、《狸奴行》是其著名的诗文作品。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智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丁若镛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智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4607.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