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uban yinshua
[外文]:relief printing
使用凸版(图文部分凸起的印版)进行的印刷。简称凸印。是主要印刷工艺之一。历史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改进。
雕版印刷我国唐代初年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是把文字或图像雕刻在木板上,剔除非图文部分使图文凸出,然后涂墨,覆纸刷印,这是最原始的凸印方法。现存有年代可查的最早印刷物《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已是雕版印刷相当成熟的印品。
活字版印刷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元代大德二年(1298)王祯曾用木活字印书。我国及 后来还使用过锡活字、铜活字、铁活字、瓷活字等。印刷方法均与雕版印刷相似。
铅印1437~1445年间德国人J.谷登堡发明了铅合金铸字方法并将酿酒用榨葡萄机改制成手扳印刷机,创造了现代凸版印刷术,于1455年印出了闻名世界的《四十二行圣经》。铅字可用字模大量浇铸,比逐字雕刻方便快速,但活字版不便重版,后改进为铅版印刷,即用活字版翻制纸型,用纸型铸出铅版,上机印刷。并可在铅版表面镀以铁、铜或铬镍,以提高其硬度与耐印率,适应大量印刷的需要。纸型能复铸出多副铅版同时印刷,也能制出多副纸型在不同地点同时印刷同一报纸或书刊。纸型能浇铸出平面铅版或弧形铅版,以适应不同印刷机型的需要。
塑料复制版印刷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用塑料代替纸型及铅版的凸印工艺。由于塑料版吸墨、传墨性能良好,具有耐磨、耐油、耐酸碱等特性,在5~10万印范围内,胜过电镀铅版,且能把文字、图画同时复制在1块印版上。但由于成本较高,未能流行。
感光树脂凸版印刷以合成树脂为材料制成凸版进行印刷。它以不饱和树脂为基本材料,在光引发剂作用下,以紫外线曝光产生光交联或光聚合,从而由可溶变为不溶;以一定的溶剂把未受光部分溶去,即得凸印版。此种版材具有良好的吸墨、传墨性能,且由于形成网状分子结构,故有更高的耐磨性能。常以金属薄片或树脂薄膜为底托,把感光性高分子化合物涂覆其上,制成大面积薄凸版,裹卷在凸印机的印版滚筒上进行印刷,所以也叫薄卷筒凸版印刷。此种凸版印刷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适应照相排版的需要而出现的。
柔性版印刷原是一种采用模压橡胶凸版进行印刷的工艺,由于最初采用苯胺染料配制的印刷油墨,故曾名苯胺印刷。最早的苯胺印刷机在1890年由英国人首创,最初用于纸袋印刷,后被推广用于食品、药物等包装印刷。因苯胺染料有毒,为卫生组织禁止,所用油墨配方早已改变,人们遂提出更名的建议。1952年在第14届包装年会上议决更名为flexography。“flexo”具有可挠曲的含义,故译为柔性版印刷。柔性版版材属感光性聚合物,如杜邦公司的赛丽版,主要成分为合成橡胶,用有机溶剂显影。还有醇溶性、碱溶性及水溶性的柔性印版。由于版材、油墨及印刷设备的改进,柔性版印刷质量大有提高,已应用于报纸、书刊印刷,是凸版印刷中很有发展前途的工艺。
凸版胶印是用感光聚合物做成薄凸版(一般为0.25毫米左右),象胶印那样,印版上的油墨先转印到橡皮布滚筒,再转移到印张上,因此也称为间接凸印。由于印版无需润湿,故又称干胶印。它既有凸印的优点(墨色较厚实),又避免了胶印的弱点(因润湿液带来的副作用)。但制版成本较高,橡皮布长期受浮雕型版面的压印容易出现凹瘪痕迹,使用寿命较短,因此应用不广泛。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旭彬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凸版印刷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旭彬;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4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