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抵货运动

[拼音]:Dihuo Yundong

我国近代史上 购买洋货运动的简称,是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一种经济斗争手段。

早在1849年,广东人民为反对英人进入广州曾进行过 英货的活动。半个世纪后,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的形势下,我国人民为了维护民族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屡次采用抵货斗争方式,形成大规模的群众性运动。

历次抵货运动一开始就有一定的政治目标。第一次发生于1905年。那时,美国拟强迫清 续订“中美华工条约”,加入歧视在美华侨的条款;上海、广州等全国数百个城镇人民纷纷投入 美货运动,终于达到了拒约的目的,并使美国输华商品锐减,有利于早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嗣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激成类似的运动,主要有以下几次:

(1)1908年,日本货船二辰丸在澳门附近私运军械,为清 巡艇查获,日本 不仅不承认错误,反而强迫清 接受辱国条件,我国人民广泛地展开了 日货运动。

(2)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 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全国人民引为奇耻大辱,在全国范围展开了猛烈的 日货运动。

(3)1919年,日本在巴黎和会上企图把战败国德国在我国山东地区的特权攫为己有,我国人民又一次发动了 日货运动,直至日军撤出山东才于1921年结束。

(4)1923年,为要求收回旅顺、大连租借权,又发生了一次 日货运动。

(5)1925年5月,在上海的日本内外棉纱厂杀害我国工人,演成“五卅”惨案,导致了空前规模的反英抵货运动,对当时民族工业起了重大的扶持作用。

(6)1927年英国海军陆战队与汉口爱国群众的冲突,再一次引起 英货运动。

(7)1928年日军进攻济南,造成“五三”惨案,再一次引起 日货运动。

(8)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抵货运动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这次 日货运动一直坚持到 开始。

(9)之后一次抵货运动是1946~1947年美货倾销下我国人民掀起的“爱用国货、 美货”运动。

历次抵货运动表明:它是我国人民在清代及民国时期历届 屈服于外国侵略者压力的条件下,自觉地起来维护、挽回国家 的行动,它在政治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威风,长了人民反帝斗争的志气,在经济上 了外货的倾销,给旧我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我国的反帝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新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抵货运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新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4272.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