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eimojing
[外文]:Vimala噚īrti-nirde宺a-sūtra
佛教经典。全称《维摩诘所说经》,一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又称《维摩诘经》。后秦鸠摩罗什译,3卷,14品。叙述毗耶离(吠舍离)城居士维摩诘,十分富有,深通大乘佛法。通过他与文殊师利等人共论佛法,阐扬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其义旨为“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批判一般佛徒弟等所行和悟境的片面性,斥责歪曲佛道的绝对境界。认为“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虽“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示有妻妾采女,而常远离五欲污泥”,此即“通达佛道”的真正“菩萨行”。又把“无言无说”、“无有文字语言”,排除一切是非善恶等差别境界,作为不二法门的极致。僧肇在《维摩诘所说经注序》中称:“此经所明,统万行则以权智为主,树德本则以六度为根,济蒙惑则以慈悲为首,语宗极则以不二为门。”认为此即“不思议之本”。
根据各种版本的比较,此经成立的年代大概在1~2世纪,是印度大乘佛教时期出现的经典之一。在印度颇为流行。但梵本大部已散失,只有一些片断。它用寓于象征意义的谈话形式,显示出大乘性空思想的极意,为同类经中艺术感染力较强的作品。后世把《维摩经》作为在家佛教的重要经典,而维摩诘也被看成是在家佛教理想的体现者。此经于后秦弘始八年(406)在长安大寺译出。但据《开元释教录》介绍,此经在我国早有流传,从东汉至唐初,除鸠摩罗什译本外,还有7个译本:
(1)东汉严佛调译《古维摩诘经》2卷(已佚);
(2)吴支谦译《维摩诘经》2卷;
(3)西晋竺叔兰译《异毗摩罗诘经》3卷(已佚);
(4)西晋竺法护译《维摩诘所说法门经》1卷(已佚);
(5)东晋祇多蜜译《维摩诘经》4卷(已佚);
(6)唐玄奘译《说无垢称经》6卷;
(7)东晋支敏度还曾将支谦、竺叔兰和竺法护三译糅合为一,名《合维摩诘经》行世。
主要注疏有东晋僧肇《维摩诘所说经注》10卷;隋慧远《维摩经义记》8卷,智《维摩经玄疏》6卷、《维摩 疏》28卷,吉藏《维摩经玄论》8卷、《维摩经义疏》6卷;唐湛然《维摩经略疏》10卷,窥基《说无垢称经赞》 6卷等。日本圣德太子曾撰《维摩经义疏》。此外,势范、凝然、凤潭等也各著疏钞流通。在我国还有藏语译本。1928年,日本河口慧海将其译为日语刊行,题为《汉藏对照国译维摩经》。(见彩图)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信瑞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维摩经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信瑞;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