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情报利用

[拼音]:qingbao liyong

[外文]:information utilization

情报流的最终环节,即情报用户根据所获情报付诸实践使之发挥作用的过程。情报机构研究情报利用可以检验情报服务质量与社会经济效益,以利改进工作。

影响情报利用的因素很多,诸如国家情报政策,社会情报意识,人民利用情报的能力,情报的针对性,情报存放地点是否便于利用,情报用何种语言表达,情报存储载体形式等等。各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从而影响利用率。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不同用户利用情报的状况,用户需求满足程度,用户利用情报的数学模式等方面。在分析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指标有:每一用户单位成本的使用量;使用一次的文献量与总文献量之比;馆藏资料流通量数据以至资料借阅日期动态记录等。大量调查表明,“核心馆藏”的利用率达总流通量的绝大部分(约95%)。我国部分企业利用近12年的新情报占总利用量的95%。国外情报学者归纳出常用户比非常用户更多借阅常用文献,而非常用户比常用户更多借阅非常用文献的规律。还有人研究开架文献与外借文献利用情况的相关关系,对前者不便统计的因素开拓了思路。也有人指出,情报所、图书馆,近 5年的采集量(馆藏量的75%),即可满足流通量的95%。在研究工作中,有的运用马尔柯夫概率模式,有的利用回归分析法去预测影响流通量的诸因素和结果。还有的拟定了评价馆藏的定量指标(如集中比、劳伦士系数、熵等)。

通常,文献情报机构计算利用率的方法是:凡被用户借阅的文献即认为已被利用,利用率指单位时间 (如一年) 内被利用文献与其总收藏量之比。在开架阅览情况下,以向用户调查、读者人次、复印量统计及引文分析等方式间接反映。对于非文献情报利用率的调查,由于在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对产品、样品的需求日益突出,并且重视以社交方式去获取利用情报,因此,积极探索其利用方法和经济效益无疑很有意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博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情报利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博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358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